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現代詩在紙上的格式怎麽寫

現代詩在紙上的格式怎麽寫

很多人覺得現代詩少了格律的束縛

往往更容易寫

其實不然

這樣反而要求更高

要有真東西

平時多讀

多遊歷,增加自己的胸襟和經歷才是根本之道

否則文字再優美也只是無病呻吟

讓人看了反感

所以不妨從自己的身邊做起

壹點壹滴記錄自己的感受

再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適當閱讀些文學作品

如何學寫現代詩

近來上網翻閱網絡寫手的古詩和現代詩,覺得幾點:

1。雖然魯迅說,唐宋後再無詩詞,但是不可否認,現代很多優秀的民間詩人,吸取了前人的精華,寫出了不少精品。但是,只是局限於古詩。現代詩的質量明顯不如古詩。

為何?這和古詩的獨特性有關。中國人的方塊字壹字壹音,有形聲、會意等結構,字的語意模糊性很強,很合適創作需要意會的古詩。很多古詩譯成現代詩後味道全無,說明古詩的寫作主要重在意境,而意境的創造主要靠單個字的語意模糊,比如“千山鳥飛絕,萬跡人蹤滅”;“推窗千年雪”;等等,讀者可以聯想出無窮的內涵;而現代詩由於有相對明確的話語結構和詞的語意,因此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較少,在意境的刻畫上明顯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作者更加高的寫作技巧來彌補;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寫出優秀的現代詩,相對需要更大的文學修養。“春風又綠江南岸”,作者故意用“綠”,這就是古詩的優勢,如國翻譯成現代詩,壹定會翻成“吹綠了”讓人無法有想象空間的具體動詞,意境大大消失了。

當然,古詩的寫作要寫好,也壹樣需要,只是他的入門在掌握了壹定的古文功底後,相對容易 。 因此,古詩在現代網絡上的繁榮,並不意外。但是,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在繼承的同時,如何發揚光大,和現代的語言更好的壹致呢?我們決不能滿足於重復老祖宗說過的東西,已經存在的事務,永遠這樣,中國詩歌將沒有前途,失去創新。而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龐德,早在上世紀中葉,就勇於創新,吸收了王維等詩人的優點,創作了意向派詩歌。而我們自己,卻沒有繼承和創新,要麽壹直跟在外國人後面,寫出了什麽朦朧詩、象征派等等,要麽壹直跟在古人後面,寫來寫去就是壹些古人早就玩過的玩意兒,卻沒有自己的好東西。這壹點,日本人做的比我們更好,他們學習了我們的唐詩,卻創作了俳句;他們吸收了法國象征派,卻保持著古詩格律的風格。

有人曾說,中國無詩人,有某個網絡詩人大聲反駁,“我,就是!”很好,中國需要詩人,但是他還只是壹個寫作古詩的現代作者。缺乏創新,他的詩歌註定將湮沒無聞,要是有創作現代詩歌的人能勇敢地站出來,說,“我,是中國真正的詩人!”那麽,中國的詩歌才有希望。

詩歌的意義、詩歌的真理是壹個很大的題目,我輩業余作者妄談這壹話題多少有些貽笑方家。談論這壹話題需要認真深刻的思考與對詩歌本身歷史的研究與思考,還須詩人本身具備深厚的詩歌理論修養。

有人說詩歌是為自己寫的,我不太贊同,但也不全然反對——人是社會的人,詩人也壹樣,具有社會性,詩人永遠是社會的壹分子,沒有詩人不食人間煙火竟能寫出絕世華章。水、沙粒、雲霞,只是大海或者小溪中的壹滴水,沙漠中的壹粒沙,天上的壹片雲。詩人是社會的,同時也是他自己,是個體,有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與這個社會有***性的東西也有本身的特質,壹粒沙子有大小,有質地的分別。這些都可以在某位詩人的詩歌中得到展現——“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這首詩在我理解,純為個人心靈與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它的社會價值並不積極,在這裏也無客觀體現,但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優秀詩篇留傳後世。“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尋找光明。”純粹而簡潔的現代詩,類似真理的詩歌,於社會的價值卻同樣在這首詩中沒有徹底展現,對靈魂的啟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視。對比二者,到底是古詩出色還是現代詩歌優秀,誰能給出壹個明確的答案?無論詩人是孤獨無比,靈氣非凡還是高瞻遠矚放眼未來鐵肩擔道義,從本質上說,仍然屬於這個社會,同時屬於個人。

古體詩詞與現代詩歌,形式上的區別是最明顯也是最根本的區別,尤其是在平仄的講究上。計較形式,也就是說,固執地以為,寫詩壹定要精通格律並按照規定的格式字數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於利。現代詩歌緣何興起,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現代詩歌創作,是這個時代乃至更遠的將來詩歌創作的主流,這從我們在網絡與傳統刊物中所發表的詩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來。另壹方面,如果沒有古體格律詩主流地位的約束,只怕現代詩的水平早已超過古體詩了。細說的話,我想古詩與現代詩沒有內容上的時代意義與歷史意義之分,喜歡古體詩還是精通現代詩,與作者個人的愛好與創作方式有關系,與詩歌質量本身沒有關系,或者說關系不大,與詩歌創作要求沒有沖突(格律詩和現代詩都要求具備音樂美、跳躍性、辯證法、可以觸摸得到的生命體驗)。

現代詩歌在中國古代已有萌芽,屈原《九歌》之《惜頌》、《懷沙》《離騷》、《橘頌》,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蜀道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哪壹首又講究了格律了呢?其中無論是內容還是音樂韻律同樣是非常出色的。格律的無所限制影響了它們作為千古名篇的地位嗎?究其原因,無外乎是這些詩歌所傳達的精神內涵成就了其偉大。為何我們對此卻壹直視而不見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於中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遺憾的是,中國古代這樣的不為形式所限的詩歌在唐代後受風潮的影響直接沒落了,沒有得到深化和發展,這與當時的政治以及文人思想的禁銦以及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律詩在中國長期的統治地位,極其殘酷地限制了現代詩的發展,以至於中國自由詩歌的創作最終沒有形成氣候,幾近絕跡,被中國古體格律詩的成規制約並扼殺,及至到了清代,幾乎完全走向了沒落,落日的余霞也見不到。近代,怏怏文明古國,現代詩居然需要從國外引進,足見其貽害之深,可是,這壹點,上世紀三十四年代前有誰看到過?當代中國詩壇真正的詩歌創作者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這壹點。當然,從另壹個角度講,我們不能否認,中國古體詩歌創作有利於中國古體詩歌的發展,它的嚴格與風格的確為全世界別的國家難以望其項背,並使之成為壹座不可撼動和超越僅僅只能仰望的高峰,不能否認它的歷史價值和地位,更不能主觀想當然否認它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但我們又不能不說它不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悲哀,它使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遲滯了至少壹千多年,沈默了至少壹千多年。當代詩人創作的古體詩幾乎無人問津,並不是因為質量問題,也不是因為缺少優秀詩篇,它深刻地反映了詩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無可抗拒的歷史趨勢,畢竟詩歌需要發展。

什麽是真正好的詩歌?當我提出這樣的疑問時,想了又想,我覺得還是這樣把握比較合適:只有內容與形式和諧統壹,真正反映靈魂對生活,生命,現實的體驗並且能夠打動人心,引起思考與***鳴的詩歌,才可能成為優秀詩篇。

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特別愛好,但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某種類型的詩歌,或者覺得它晦澀難懂個人單方面主觀認為它只是個人的東西而對不負責任地橫加指責,有時直接點不到要害,或者認為詩歌創作純粹是吃飽飯沒事幹的家夥們在無病呻吟,這是要不得的,最起碼,那不是對作者嘔心瀝血的創作的壹種尊重。當然,在對待創作態度不嚴謹的詩歌上,我們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指出其詩歌本身存在的不足,畢竟這有利於交流與提高。

至於不同讀者對某壹作者的同壹作品眾說紛紜,我以為是讀者層次與解讀詩歌的態度,或者個人生活經驗之間的差別所造成的,我記得某位詩歌大師在不同時期讀自己的同壹首詩歌的時候,告訴我們說,他的理解完全不是壹回事,詩作者本身尚且如此,何況他人。至於前些時日有朋友告訴我說某位獲壹等獎作者的作品不敢恭維,幼稚的說法,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對他獲獎的作品徹底理解之後,再談其它。

同樣是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有著很大的區別,甚至是本質的區別。簡單的說,散文表達的是作者的壹些感受、思緒以及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小說是角色的經歷,而這些東西都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壹串串文字本身並不具有意義,當它們被組合起來並被讀者整體感知後,才獲得了價值,這時文字成了作者的工具,成了承載意義的載體,所以在評判散文和小說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作者寫要表達的價值是什麽,是什麽樣的構思,然後才是作品是通過什麽樣的詞語被表達出來的。好的構思加準確、優美的詞語構成了好的作品,意識是作品根本的目的。

但現代詩是什麽呢?它的作者抽離出了由文字構成的意義世界,並俯視和欣賞文字。正如我們來到了大花園,仔細凝視每壹朵盛開的鮮花。此時的作者成了園藝師,將自己喜歡的各色花朵收集起來,編織出好看的圖案。至於這圖案代表什麽,他並不在乎。

現代詩歌也是由壹個個作者覺得好看好聽的文字組成的,每個字都給人美好的感覺。也許他們背後也有著被人們賦予的各種價值和意義,但這巧妙的組合並不是靠意義支撐的,同時,它們組成的整體也不代表某個意義或價值。這又如同壹首歌曲壹樣 ,音符組成了美好的旋律,但它不指向某個特定的意義,關鍵在於好聽。這也難怪詩和歌被別人組成了壹個詞:詩歌。很顯然,文字本身就成了現代詩的目的。

所以,評價壹首現代詩,我們要看的是它是否能夠給我們自然的美感,然後它的意義和價值,讀者可以自由的賦予。

散文,是文學裏的壹株奇葩。中國的文學裏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跡,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等等。但最成功的,莫過於那部《徐霞客遊記》。此文雖同屬於遊記的範疇,但在內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開創 了散文新的體裁。

到了近代,中國更是湧現出壹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揚朔、艾青等,他們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樣之處都是記錄、贊嘆了新中國的建立,成長,發展。這對於後來的散文,在風格上影響甚深。

綜上所述,散文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註意,既體裁和風格。

先說體裁。現在的散文體裁已經分有好幾種。有隨筆小劄、心情文字、旅行遊記、敘事抒情等等。隨著筆者的感觸不同,每篇散文的定義上就有所區別。

寥寥幾語,盡述心事,這樣的散文很精悍,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洋洋灑灑,闡述心情,這樣的散文很凝鑄,作者壹定必有深意,要結合題目去理解,才能領悟。

再說風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悅的、悲傷的、積極的、落寞的,數不勝數。但有壹個宗旨,既文筆壹定要優美,文章壹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最後結尾處,壹定要有點睛之筆,突出主題,反應出這篇文章的思想。

其實,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壹篇好散文的成功之處,只要能引起讀者***鳴的,都是好文章。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壹些規定和範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為之感動呢?古詩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麽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紙上跳躍的心靈文字!

如何寫散文?

A、感受生活 覺察幸福

——散文寫作應有豐富感受

這是壹則真實的故事。有個十歲的小胖墩對著滿桌的美味佳肴,突然大叫:“我想去死,所有的菜都吃過了,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媽媽聽了感到震驚,就去向心理醫生咨詢,大夫開了壹貼藥“粗茶淡飯”,並說:“這是壹種心理障礙——覺察不到幸福。現在得這種病的還不少”。讀了這只故事,我們不禁感慨,母親的心是偉大的,但她的偉大已被壹些過度的關心與愛護湮沒了。為人子、為人女都已習慣了這種關心與愛護,這是壹種多麽可怕的麻木。小胖墩生在福中不知福,絲毫不知道母親的愛,更無幸福可言。同學門是否有小胖墩現象呢?要寫好散文,首先要有壹顆敏感的心。當今中學生的生活似乎比較枯燥,三點壹線,家庭(宿舍)——教師——食堂。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重壓,很容易陷入機械、麻木狀態。同學們也許會說,有什麽可感受的?但妳如能仔細觀察,悉心感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海洋中不乏美麗的感覺浪花,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去捕捉它。“師生之間”就是學校生活中的永恒的話題。課內外師生間林林總總的事何其多,日久天長師生間結成的友誼何其深厚,但為什麽就不能“動於衷而形於言”呢?因為已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了,從未細細品味過。同學們壹定記得魏巍寫的《我的老師》中的幾個細節吧,作者的感受是多麽細膩。他就真切地寫出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蔡老師愛他們,所以蔡老師鞭子高高舉起帶最後卻輕輕落在石板上。其實,老師的壹舉手、壹投足在特定的場景,都會給學生以個體獨特的感受,只是平時妳不去註意罷了。

如何寫好壹篇散文呢?作為壹個作者,得有壹些必備的條件。第壹個條件就是興趣,第二個條件也是興趣,第三個條件還是興趣。

首先,要閱讀大量的名家名篇,那些堪稱得上“美”的散文直接滲透著作者的情趣、靈魂。

其次,就是要有豐富的感情以及對人生的閱歷。寫散文都是為了表現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作者只有對現實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觸,激起了強烈的感情,才能產生寫作的欲望。因為感情,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就會產生壹分同理心,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潮汐起落、陰晴圓缺……都成了抒發感懷的課題,更有“事實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能夠關心,就會觀察,要盡可能做到無微不至,明察秋毫。壹顆敏銳的心,能夠聽到別人內心最深處的聲音,感受到社會的脈動,然後抽絲剝繭地探討其根由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其三,寫出具有自我風格散文的重要修養,是我心寫我口,而絕不能隨波逐流。具體而言,需切切註意五點:①寫真人真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壹定的藝術加工。②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壹般不強求完整的情節。③自由多樣,形散神不散。④言簡意深,短小精悍。⑤語言精練優美,樸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