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出處:先秦·佚名《敬姜論勞逸》。
譯文:老百姓要勞作才會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辦法);閑散安逸會導致人們過度享樂,人們過度享樂就會忘記美好的品行;忘記美好的品行就會產生邪念。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出處:宋·王應麟《三字經》。
譯文: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3、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出處:唐·惠能《六祖壇經:決疑·第二節》。
譯文:善知識們,如果真要修行,在家修行也行,不壹定非要出家到寺廟裏來。在家裏能修行,就像東方人心地向善;在寺廟裏不修行,就像西方人心地向惡。只要心底潔凈了,就已經達到了自己本性中的西方凈土。
4、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出處:宋·李昌齡《太上感應篇》。
譯文:不走邪惡之路,不明瞞,不暗騙。力行好事,多積陽功陰德。發慈悲心,愛護生物。盡忠國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先端正自己,然後勸化他人,憐惜和救濟孤寡無依靠的人。尊敬老人,愛恤他人的幼兒。昆蟲草木,尚且不能傷害。
別人有不吉利事,應憐憫他,高興別人做好事。別人有急需時,慨然濟助。別人有危險時,立刻救他。人我壹體,他人的得失,等於自己的得失。不宣揚他人的缺點,不誇耀自己的優點。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出處:春秋·老子《老子》第八章。
譯文:最高的善像水。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於道理。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善於保持沈靜。存心要像水壹樣深沈,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善於講究仁義,說話要像水壹樣,善於遵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