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周歲——繈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誌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1、髫年(齠年):髫(tiáo),幼童時期。古兒童尚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故稱之,也稱作“垂發”。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2、總角: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壹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3、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4、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 根據<禮記>的記載:勺,壹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禦。"孔穎達疏:"舞勺者熊氏雲:'勺鑰也。'言十三之時學此舞勺之文舞也。"後以指幼年。?
5、舞象之年:“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禦。”《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幹戈之小舞也。’”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6、金釵之年:女子12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女孩到了十二歲要帶釵.
7、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8、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9、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左思《詠友》詩:“弱冠弄柔翰,舊犖觀群書。”
10、誌學之年:為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15歲為“誌學之年”。
11、破瓜年華: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瓜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可拆成兩個八字)。出處:《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12、桃李年華:只能指女子的20歲,男子的不能這麽叫,不然很娘。出處的話,可能是出自陸遊的詩句:“粉淡香清自壹家,未容桃李占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壹杈。”
13、花信年華:花信,開花時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範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14、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 出 處 《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15、半老徐娘:人們常以"半老徐娘"稱年老而尚有風韻的婦女."半老徐娘"壹詞源於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過芳齡.卻還著意打扮.風風騷騷.極不得體.於是.有人說:"徐娘半老.猶尚多情."有關[徐娘"的[風騷"之事.<南史.後妃傳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極簡要的記載.宋陳與義詩<書懷>中"開窗逢壹笑.未覺徐娘老"兩句足見徐娘之風騷.後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來諷喻那些年過芳齡還風風騷騷.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稱徐娘.含有自謙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貶義詞用.
16、耄耋之年: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叠”。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17、鮐背之年: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壹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鮐tái〈名〉鮐魚,也稱鯖、油筒魚、青花魚 [chub mackerel]。見於大多數暖海區的小型鯖科魚(Pneumatopphorus grex)。背青腹白,體側上部有深藍色波狀條紋。生活在海中,黃海、渤海盛產。如:鮐文(鮐魚樣的斑紋)代稱老年人 [old man]。
18、期頤之年:期頤:百歲之人。 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壹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意思是這時飲食起居期待子孫奉養照顧了。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