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前壹首表現的是懷古傷今之情,或歷史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後壹首表現的是別後的相思。(2分) 小題1:同:這兩首詩後半都用了擬人的手法,將無知之物(前柳後月)人格化,賦其以生命。異:前詩寫柳之“無情”,以物之無情來反襯人之有情;後詩寫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襯(烘托)別離之苦。(4分) |
小題1:本題考查“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C,側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 小題1: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考點,能力層次為D,側重“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壹句子—段落壹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