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活動小學生講話稿1
在講述悠遠的中國精髓是,給以下數據:73。1%的家長和86%的老師認為背誦古典詩文能弘揚傳統文化;88。7%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對孩子的修養和人格發育有好處;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在以上數據看來,國學的經典,國學的發展,國學的重要性對中國孩子來說是不可少的。
經典表示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而中國的國學可謂經典中之的經典。國學的經典要早灌註的這些小孩子的心靈中,讓他們在讀這些?經典?中慢慢醞釀,就像壹壇上號的酒,也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美味,變得陶醉的。
國學在我們許多人眼中並不是完全的丟棄了,現在在我們身邊的學校裏,多會聽到郎朗的讀書聲,這些內容來自國學,來自三字經,來自弟子規,來自千字文。所以我們想想,連小學生多可以熟練背誦的國學內容,為什麽哪些總是說要趕上時流,趕上時代的哪些大人不會呢,為什麽不再趕上時代的同時,低頭品味壹下哪些悠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不僅僅是國學,中國的精髓都應該理解。
國學,可以這樣來分析:?國?代表某個國家,學則代表某國的學識,某國歷史的文學。中國的文學主要以儒家哲學為頂柱,國學裏的內容是聖人的智慧,心靈的故鄉,讀、品、學、通國學勝過多萬卷書。
我這個人也不是特別了解國學,但是我略知壹二。我個人覺得國學值得去學,國學值得去讀,但不是只有國學,只要是中國歷史的文學、數學、科學,都可以稱之為國學。我上面也分析了國學的含義,只要是?國學?,都應該去了解,去體會。但是國學的主體依然是我們現在的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大學等。
這兩個國學,都有不同的意思,我們可以把國學說是美國的,英國的,日本的。這就是我理解的國學,我也不知道妳會不會這樣認為,但是國學就是經典,這有得到國學的熏陶才可以成為壹個合格的中國人民。
我有國學中的壹句話來表達我的結束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經典誦讀活動小學生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杜橋小學的學生在誦讀。
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 敦厚之風。
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 ?敏 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壹則是說幾個人 走在壹起, 那麽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壹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 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包含著壹個廣泛的 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壹 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 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 容乃大。
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 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杜橋的濃濃 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杜橋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 杜橋是幸福的,因為杜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 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壹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經典誦讀活動小學生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經典浸潤童年,智慧點亮人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壹部又壹部閃爍著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
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校舉行這次集吟誦、演唱、表演、背誦為壹體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閱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眼界寬廣;可以使我們撥雲見日,柳暗花明。《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壹篇篇經典美文,壹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學們,老師們!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是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瑯瑯的氛圍裏,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著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最後,衷心地祝願我們這次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經典誦讀活動小學生講話稿4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壹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這首詩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
歷史像壹條流淌不息的河流,請大家跟隨我沿著歷史文化的長河,作壹次美的巡禮。
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惜別之情,溢於言表,悲傷之意,融於景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壹方。?思念之意,深邃悠遠。?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禮尚往來,溫文爾雅。《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掩面痛哭,為國為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漫長,執著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經挫折,永不後悔。
春秋戰國,狼煙四起,壹些有誌之士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百姓的幸福,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這些思想猶如壹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麽時候都不算遲。曹植才高八鬥,七步成詩,呼喚手足深情的回歸。嵇康玉樹臨風,性情率真,為了反對司馬氏專權,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在臨刑前,卻將兒子托付給山濤,從容微笑,彈奏壹曲《廣陵散》含笑九泉。山濤將嵇康的兒子視如己出。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於是辭官歸隱,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時光流轉到唐代,王楊盧駱壹改六朝奢靡的文風,以我手寫我心,為詩歌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謂詩中有畫,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顯得親切溫和。岑參?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道出邊塞奇特景致,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寫出了對董庭蘭的寬慰與勸勉,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了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春江花月夜》被聞壹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壹色,潔凈唯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將哲理不留痕跡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兩顆明星,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壹吐,就是半個盛唐。?讀李白詩,可以讀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飄逸,可以讀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我與率真。讀杜甫詩,可以讀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也能讀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幽愁憂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以傲然的姿態永遠站立,他歷經磨難,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矢誌報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但?可憐白發生!?陸遊是他的知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卻決心將婉約進行到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淒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連用十四疊詞,古今第壹。
明清時期,小說崛起。《三國演義》,演三國群雄,逐鹿中原,各為其主。《西遊記》,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修得正果。《水滸傳》,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梁山聚義。《紅樓夢》,夢木石前緣,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達到?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壹切,烙上中國印,希望妳我他驕傲地帶上這個印記,欣然前行。
經典誦讀活動小學生講話稿5
在接觸國學之前,我總以為那些四書、五經是前人的事,是他們考取功名的途徑,是遠離我們幾千年的過時的古思想,與我們現代人沒多大關系,況且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既看不懂也聽不懂。然而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們家鋪地面,請來了壹位瓦工師傅。我在壹旁看他幹活,他拿著水管找水平,用墨線吊直,又用尺子量過來量過去,我覺得他幹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卻說:?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我當時壹楞,他這句話來自舊唐書《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壹直在中國百姓中傳承,這國學經典是我們百姓的道德水準,是生活行動的指南。
是的,仔細想來,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正是因為有它的傳統文化為基石,才使各種災難望而卻步。08年汶川地震後,我們的溫第壹時間到達災區,親自指揮搶險救災,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溫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年過花甲的,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營救中他親自動手幫忙。當他得知由於橋梁倒塌,彭州市10萬群眾被堵在山中,救災人員和物資無法運入時,救人心切的在電話裏大喊:?我不管妳們怎麽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之後他把電話掛了。記者還看到向前往汶川的登機部隊領導發出指示,?我就壹句話,是人民養育了妳們,妳們自己看著辦。?
我們的愛民如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學》裏?如保赤子?的思想。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給人民樹立的榜樣。因此,中國人民是優秀的。地震中,面臨生死考驗,都江堰市聚源中學15名上課老師放棄了轉瞬即逝的逃生機會,用自己的生命給孩子打開了壹條條獲救之路。德陽市漢旺鎮50歲的譚老師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挽救了四名學生。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的瞿老師用身體擋住了水泥板,救了懷裏抱著的孩子。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道義,且代代相傳,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著傷痛的孩子,還不忘行少先隊禮表示感謝的感人場面,才有那十幾萬子弟兵舍身救災民的動人事跡,也才有那十三億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災區的強勁力量。還有什麽困難戰勝不了的呢?
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我拿起了《論語》,去學習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 ?仁、義、禮、智、信?。拿起了《大學》去領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想,去領悟?邦畿千裏,惟民所止。?,?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領悟?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財富觀。也拿來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學習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將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國學經典去學習品讀,盡管很多地方還不能領悟,盡管由於年齡的原因記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堅持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