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憶昔》杜甫的《憶昔》***有兩首,是廣德二年(764年)在成都時所作。
詩裏寫出自己對唐肅宗、玄宗兩朝舊事的回憶。第壹首寫的是“憶昔先皇(唐肅宗)巡朔方”、安史亂後唐朝的混亂情況。
杜甫寫詩時為唐代宗統治時期,所以稱肅宗為先皇。第二首以充滿羨慕之情回敘當年開元盛世全國的經濟繁榮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興,使盛世得以重現。
課本中引用的只是《憶昔》第二首開頭的六句,下面尚有22句:“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漆。
百余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唐玄宗和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又稱唐明皇。
睿宗之子、高宗武則天之孫。睿宗朝曾參與誅殺武、韋同黨,平定了武則天晚年以後的政治動亂。
712年即位,改元開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寶。開元之治時期壹般指開元年間的29年(712~742)。
天寶以後由於奸臣當道,安史叛亂逐漸成為亂世,歷史上亦稱天寶之亂。安史亂後,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為肅宗。
762年,玄宗在長安抑郁而死。開元年間玄宗比較重視吏治,任用賢才姚崇、宋為相,精減冗官;也註意發展經濟,采取抑制土地兼並措施,興修水利和組織墾荒等;還重視文教科技的發展,整理古籍,任用天文學家壹行改造新歷,測量子午線。
同時,在和睦周邊民族,安定邊疆,以及對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貢獻。姚崇姚崇為唐玄宗開元時期名相。
早年為武則天所提拔重用,官至鳳閣侍郎(相當於副宰相)。開元初年,為唐玄宗所看重。
在壹次講武檢閱軍隊時,召進姚崇議論國是,欲加重用。姚崇卻侃侃而談,提出十項建議,史稱“建言十事”。
這十項建議包括:實行仁政、不貪邊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參與朝政、拒絕營造佛道寺觀、戚屬不任臺省官、對朝臣以禮相待、納諫從善、以兩漢外戚專權為戒等。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便正式拜相。
姚崇為相後,興利除弊,選用賢才,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開元九年(721),姚崇病故。
開元盛世經濟的繁榮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壹步發展。當時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亦滿”(《元次山集》)。
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過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壹匹二百壹十文。
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陜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驢賃客乘,倏忽數十裏,謂之驛驢。
南詣荊襄(今湖北荊州、襄樊),北至太原、範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裏,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榮,道路暢通,行旅安全。
開元二十年(732年),全國有民戶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戶口增加壹倍半以上。玄宗時期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處許道勛、趙克堯《唐玄宗傳》壹書,根據《新唐書·地理誌》的記載,制作了《玄宗時期興修水利表》。
據統計,唐玄宗開元時期***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合為46處。唐朝農耕技術的發展唐朝由於國家長期統壹,社會比較安定,北方的農業經濟有較快的恢復和發展,精耕細作的農田越來越多。
不少地區在麥子收獲以後,繼種禾粟等作物,可以兩年三熟。南方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有顯著進步。
首先是高產作物水稻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並廣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詩形容說:“東屯(屯子、村莊)大江北,百頃平若案(案的異體字,狹長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插秧適(剛才)雲(作語助,無義)已(完畢),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
當時江淮地區,已經是大面積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壹種早稻。
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種,為在同壹土地上復種麥子或其他作物創造了條件,使兩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漸在南方推廣,有的地方可壹年兩熟。江南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無霜期較長,加上人口多,勞動力充足,宋朝時人們對土地的利用率進壹步提高,大力發展稻麥輪作的二熟制。
“吳地沃而物夥,稼則刈麥種禾,壹歲再熟。”(《吳郡圖經續記》)這種壹年兩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經出現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種《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和《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認為,唐時蔬菜新品種有菠菜、萵苣和食用菌等。《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還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開始作為食用蔬菜的。
該書還說:“茭白是我國特有的壹種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為蔬菜而進行培育的唯有我國。”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爾傳入我國的。
至於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記載亦見於唐代,在《四時纂要》壹書中有記載。唐朝茶葉生產和飲茶之風我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種茶、制茶、飲茶最早的國家。
茶最初被當作壹種藥材,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人們認識到茶不僅可以治。
2.唐朝有關社會經濟繁榮的詩杜甫的《憶昔》杜甫的《憶昔》***有兩首,是廣德二年(764年)在成都時所作。
詩裏寫出自己對唐肅宗、玄宗兩朝舊事的回憶。第壹首寫的是“憶昔先皇(唐肅宗)巡朔方”、安史亂後唐朝的混亂情況。
杜甫寫詩時為唐代宗統治時期,所以稱肅宗為先皇。第二首以充滿羨慕之情回敘當年開元盛世全國的經濟繁榮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興,使盛世得以重現。
課本中引用的只是《憶昔》第二首開頭的六句,下面尚有22句:“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漆。
百余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唐玄宗和開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稱唐明皇。
睿宗之子、高宗武則天之孫。睿宗朝曾參與誅殺武、韋同黨,平定了武則天晚年以後的政治動亂。
712年即位,改元開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寶。開元之治時期壹般指開元年間的29年(712~742)。
天寶以後由於奸臣當道,安史叛亂逐漸成為亂世,歷史上亦稱天寶之亂。安史亂後,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為肅宗。
762年,玄宗在長安抑郁而死。開元年間玄宗比較重視吏治,任用賢才姚崇、宋為相,精減冗官;也註意發展經濟,采取抑制土地兼並措施,興修水利和組織墾荒等;還重視文教科技的發展,整理古籍,任用天文學家壹行改造新歷,測量子午線。
同時,在和睦周邊民族,安定邊疆,以及對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貢獻。姚崇 姚崇為唐玄宗開元時期名相。
早年為武則天所提拔重用,官至鳳閣侍郎(相當於副宰相)。開元初年,為唐玄宗所看重。
在壹次講武檢閱軍隊時,召進姚崇議論國是,欲加重用。姚崇卻侃侃而談,提出十項建議,史稱“建言十事”。
這十項建議包括:實行仁政、不貪邊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參與朝政、拒絕營造佛道寺觀、戚屬不任臺省官、對朝臣以禮相待、納諫從善、以兩漢外戚專權為戒等。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便正式拜相。
姚崇為相後,興利除弊,選用賢才,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開元九年(721),姚崇病故。
開元盛世經濟的繁榮 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壹步發展。當時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亦滿”(《元次山集》)。
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過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壹匹二百壹十文。
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陜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驢賃客乘,倏忽數十裏,謂之驛驢。
南詣荊襄(今湖北荊州、襄樊),北至太原、範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裏,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榮,道路暢通,行旅安全。
開元二十年(732年),全國有民戶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戶口增加壹倍半以上。玄宗時期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處 許道勛、趙克堯《唐玄宗傳》壹書,根據《新唐書·地理誌》的記載,制作了《玄宗時期興修水利表》。
據統計,唐玄宗開元時期***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合為46處。唐朝農耕技術的發展 唐朝由於國家長期統壹,社會比較安定,北方的農業經濟有較快的恢復和發展,精耕細作的農田越來越多。
不少地區在麥子收獲以後,繼種禾粟等作物,可以兩年三熟。南方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有顯著進步。
首先是高產作物水稻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並廣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詩形容說:“東屯(屯子、村莊)大江北,百頃平若案(案的異體字,狹長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插秧適(剛才)雲(作語助,無義)已(完畢),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
當時江淮地區,已經是大面積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壹種早稻。
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種,為在同壹土地上復種麥子或其他作物創造了條件,使兩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漸在南方推廣,有的地方可壹年兩熟。江南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無霜期較長,加上人口多,勞動力充足,宋朝時人們對土地的利用率進壹步提高,大力發展稻麥輪作的二熟制。
“吳地沃而物夥,稼則刈麥種禾,壹歲再熟。”(《吳郡圖經續記》)這種壹年兩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經出現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種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和《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認為,唐時蔬菜新品種有菠菜、萵苣和食用菌等。《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還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開始作為食用蔬菜的。
該書還說:“茭白是我國特有的壹種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為蔬菜而進行培育的唯有我國。”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爾傳入我國的。
至於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記載亦見於唐代,在《四時纂要》壹書中有記載。唐朝茶葉生產和飲茶之風 我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種茶、制茶、飲茶最早的國家。
茶最初被當作壹種藥材,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人們認識到茶不僅可。
3.關於經濟的唐詩唐詩中的經濟學——《賣炭翁》、《蠶婦吟》
唐朝詩人張俞的《蠶婦吟》是唐詩裏哀憫貧民的著名篇章。這首經典的詩歌記述了壹個剛從集市回來的養蠶人的悲哀心情:那些滿身綾羅綢緞者非富即貴,而養蠶人恐怕有粗麻敝體就很不錯了。貧富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躬身親歷者不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耕者不得食,織者不得衣,這恐怕是天底下窮人最普遍的心聲了。
讀唐詩讀到這壹層,差不多就夠了。但是經濟學人會往下分析,這首詩傳遞出的價值判斷是否符合經濟學原理。婦人穿不起蠶絲衣服,顯然是非常正常的。這種“穿不起”是她的比較優勢,也是她持續改善生活的動力。
蠶婦穿不起蠶絲衣,不是因為她“穿不起”,而是她“不願穿”。蠶婦大可以自穿絲綢,但是她將失去口食和其它改善生活的機會。蠶婦把絲綢拿到市上去賣,換取其它生活產品,這顯然劃算得多。市場本質上是壹種社會分工,各行業的人並不消費自己的生產品,而是通過市場交換換取新產品,這將使整個社會利益都得到改善。蠶婦看到那些身穿滿身羅綺的人,應該感到慶幸:正是他們的消費才使生產成為必要,她也將持續不斷地獲得改善的機會。富人們的利益也沒有受損,因為他們付出對價,得到了綾羅。交易使雙方都得到實惠。
照講在有買有賣的社會,並沒有誰受到損害,那麽貧窮來源於何處呢?
人類社會始終存在依靠暴力和詐騙獲得財富的人,正是這些人造成人類社會的止步不前。這些人壹般表現為國家、官僚、強盜和詐騙者。他們獲取財富不是像壹般人依靠自由的交換,無壹例外都是依靠暴力——有國家暴力,還有私人暴力。這種搶劫式的“交換”榨取了生產者的積累,打擊了生產者的信心,還傳遞了壹個錯誤的信息:不勞而獲比誠實勞動更好。尤其是古代社會,特權階層以制度性的存在對人民進行源源不斷地剝奪,社會持續著“暴力——反暴力——暴力”的惡性循環。
自由交易不會傷害任何人,因為它使參與者都得到改善。蠶婦的生活十分糟糕,不是因為那些穿綾羅綢緞者買了她的產品,而是因為高昂的稅收、強迫的服役還有官僚的欺行霸市。也許官僚們沒有欺壓到她的頭上,而是對耕地者進行壓迫,實際上蠶婦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農夫和手工業者們紛紛破產,買得起絲綢的人會大量減少,蠶婦的產品只得長期以很低的價格出售,同時她還將付出高昂的成本去購買其它產品。社會分工的壹環遭到破壞,她的利益也間接受到損害。在有市場的角落,合作者的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
分析至此,我們就能說《蠶婦吟》可能傳遞了錯誤的價值觀,讓人誤以為蠶婦的貧窮完全是富人的錯。相比較而言,中國歷史上的許多詩歌顯得更加智慧。《詩經》裏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孔子的“苛政猛於虎”,杜甫的“兵車行”,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都看到了壹系列災難的根源——泛濫的國家暴政。《蠶婦吟》的作者張俞無視市場和暴力的區別,簡單地哀憫“貧富分化”,見識差多得。
4.反映唐朝經濟文化繁榮的唐詩,急盧照鄰●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遊絲爭繞樹,壹群嬌鳥***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壹。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禦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壹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裏,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淩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壹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漢魏六朝以來就有不少以長安洛陽壹類名都為背景,描寫上層社會驕奢豪貴生活的作品,有的詩篇還通過對比寓諷,如左思《詠史》(“濟濟京城內”壹首)。
盧照鄰此詩即用傳統題材以寫當時長安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古意”實抒今情。全詩可分四部分。
第壹部分(從“長安大道連狹斜”到“娼婦盤龍金屈膝”)鋪陳長安豪門貴族爭競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首句就極有氣勢地展開大長安的平面圖,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密如蛛網的小巷交織著。
次句即入街景,那是無數的香車寶馬,穿流不息。這樣簡勁地總提綱領,以後則灑開筆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寫:玉輦縱橫、金鞭絡繹、龍銜寶蓋、鳳吐流蘇……,真如文漪落霞,舒卷絢爛。
這些執“金鞭”、乘“玉輦”,車飾華貴,出入於公主第宅、王侯之家的,當然不是等閑人物。“縱橫”可見其人數之多,“絡繹”不絕,那追歡逐樂的生活節奏是旋風般疾速的。
這種景象從“朝日”初升到“晚霞”將合,二六時中無時或已。在長安,不但人是忙碌的,連景物也繁富而熱鬧:寫“遊絲”是“百尺”,寫“嬌鳥”則成群,“爭”字“***”字,俱顯鬧市之鬧意。
寫景俱有陪襯之功用。以下寫長安的建築,而由“花”帶出蜂蝶,乘蜂蝶遊蹤帶出常人無由見到的宮禁景物,筆致靈活。
作者並不對宮室結構全面鋪寫,只展現出幾個特寫鏡頭:宮門,五顏六色的樓臺,雕刻精工的合歡花圖案的窗欞,飾有金鳳的雙闕的寶頂……,使人通過這些接連閃過的金碧輝煌的局部,概見壯麗的宮殿的全景。寫到豪門第宅,筆調更為簡括:“梁家(借窮極土木的漢代梁冀指長安貴族)畫閣中天起”,其勢巍峨可比漢宮銅柱。
這文彩飛動的筆墨,紛至沓來的景象,幾令人目不暇接而心花怒放。於是,在通衢大道與小街曲巷的平面上,矗立起畫棟飛檐的華美建築,成為立體的大“舞臺”,這是上層社會的極樂世界。
這部分花不少筆墨寫出的市景,也構成全詩的背景,下壹部分的各色人物仍是在這背景上活動的。 長安是壹片人海,人之眾多竟至於“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這裏“豪貴驕奢,狹邪艷冶,無所不有”,寫來夠瞧的。
作者對豪貴的生活也沒有全面鋪寫,卻用大段文字寫豪門的歌兒舞女,通過她們的情感、生活以概見豪門生活之壹斑。這裏有人壹見鐘情,打聽得那仙子弄玉(“吹簫向紫煙”)般美貌的女子是貴家舞女,引起他的熱戀:“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那舞女也是心領神會:“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借問”四句與“比目”四句,用內心獨白式的語言,是壹唱壹和,男有心女有意。“比目”“鴛鴦”“雙燕”壹連串作雙成對的事物與“孤鸞”的對比,“何辭死”“不羨仙”“真可羨”“好取”“生憎”的果決反復的表態,極寫出愛戀的狂熱與痛苦。
這些專寫“男女”的詩句,誠如聞壹多贊嘆的,比起“相看氣息望君憐,誰能含羞不肯前”(簡文帝《烏棲曲》)壹類“病態的無恥”、“虛弱的感情”,“如今這是什麽氣魄”,“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宮體詩的自贖》)。通過對舞女心思的描寫,從側面反映出長安人們對於情愛的渴望。
以下以雙燕為引,寫到貴家歌姬舞女的閨房(“羅帷翠被郁金香”),是那樣香艷;寫到她們的梳妝(“片片行雲著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是那樣妖嬈,“含嬌含態情非壹”呵。打扮好了,於是載入香車寶馬,隨高貴的主人出遊了。
這壹部分結束的二句“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刻龍紋的闔葉,車飾。”屈膝“同”屈戌“。)
”與篇首“青牛白馬七香車”回應,標誌對長安白晝鬧熱的描寫告壹段落。下壹部分寫長安之夜,不再涉及豪門情事,是。
5.形容唐朝繁榮的詩句有哪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食不重味,衣不雜采。——唐·魏徵《群書治要·賈子》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杜甫的《憶昔》回憶了開元盛世時期唐朝經濟發展繁榮的情況: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