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21.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劉禹錫:《望洞庭》)24.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遊《後赤壁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壹個對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
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山高下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2.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宋·陸遊《遊山西村》4.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東漢·曹操《觀滄海》5.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王灣《次北固山下》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唐·杜甫《望嶽》7.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8.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宋·範仲淹《漁家傲》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1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東漢·曹操《短歌行》13.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1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15.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宋·王觀《蔔算子》16.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嶽》17.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宋·楊萬裏《過松源晨炊漆公店》18.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19.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20.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李商隱《無題》2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22.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晉·陶淵明《飲酒》25.旦辭爺娘去,暮至黑山頭。
北朝民歌《木蘭詩》26.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北朝民歌《木蘭詩》27.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李商隱《夜雨。
2.描寫茅山的詩句有哪些答詔問
梁.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李真人井銘
晉.葛洪
混混井泉,源通渤海。
色逾玄圭,甘如沆瀣。
註煉金液,保養太和。
昔人遐舉,飲此余波。
贈道士
唐 · 張籍
茅山近別剡溪逢,玉節青旄十二重。
自說年年上天去,羅浮最近海邊峰。
題茅山華陽洞
唐 儲光羲
華陽洞口片雲飛,細雨濛濛欲濕衣。
玉簫遍滿仙壇上,應是茅家兄弟歸。
送董少卿遊茅山
唐 皮日休
威輦高懸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將隨羽節朝珠闕,曾佩魚符管赤城。
雲凍尚含孤石色,雪幹猶墮古松聲。
應知四扇靈方在,待取歸時綠發生。
名卿風度足杓斜,壹舸閑尋二許家。
天影曉通金井水,山靈深護玉門沙。
空壇禮後銷香母,陰洞緣時觸乳花。
盡待於公作廷尉,不須從此便餐霞。
遊茅山
唐 許渾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送人罷官歸茅山
唐·陸龜蒙
呼僮曉拂鞍,歸上大茅端。薄俸雖休入,明霞自足餐。
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又鑿中峰石,重修醮月壇。
茅山洞口
唐·綦母潛
華陽仙洞口,半嶺拂雲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對石壇。
方隨地脈轉,稍覺水晶寒。
未果變金骨,歸來茲路難。
登茅峰三首
宋·王安石
(壹)
壹峰高出眾峰巔,疑隔塵沙路幾千。
俯視煙雲來不極,仰攀蘿蔦去無前。
人間已換嘉平帝,地下誰通句曲天。
陳跡是非今草莽,紛紛流俗尚師傳。
(二)
倏然杖履出塵囂,雞犬無聲到泬寥。
欲見五芝莖葉老,尚攀三鵠羽翰遙。
容溪影轉迷橫徑,仙幾風來得墮樵。
興罷日斜歸亦懶,更磨蒼蘚認前朝。
(三)
捫蘿路到半天窮,下視茅州杳靄中。
物外真遊來幾席,人間榮顯付苓通。
白雲坐處龍池杳,明月歸來鶴馭空。
回首三君誰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風。
登茅山三首
宋·高誌
峰頭宮殿路遙通,杖屨高淩杳靄中。
指點雲山問仙跡,半空笑語落天風。(大茅峰)
石路登登倦復躋,行來不覺白雲低。
仙家多在煙霞裏,樓閣參差望欲迷。(中茅峰)
杖屨閑來看遠山,白雲邂逅隔塵寰。
分明壹段仙家景,都在恁欄指顧間。(三茅峰)
3.關於登山的詩句《登山》許棠
信步上鳥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無世界,當楚見波濤。
頂峭松多瘦,崖懸石盡牢。
獼猴呼獨散,隔水向人號。
《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山》李涉
終日昔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登山》袁枚
焚香掃地待詩成,壹笑登山依杖行.
愛替青天管閑事,今朝幾多白雲生.
《望嶽》杜甫
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翺翔。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描寫終南山山的詩詞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2. 終南山---唐.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 答張五弟---唐.王維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
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5. 終南別業---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6. 答裴迪憶終南山 ---唐.王維渺渺寒流廣,蒼蒼秋雨晦。君問終南山,心知白雲外。
7. 初貶官過望秦嶺---唐.白居易草草辭家憂後事,遲遲去國問前途。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須。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8. 藍橋驛見元九詩---唐.白居易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9. 送武士曹歸蜀---唐.白居易花落鳥嚶嚶,南歸稱野情。月宜秦嶺宿,春好蜀江行。
鄉路通雲棧,郊扉近錦城。烏臺陟岡送,人羨別時榮。
10. 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山石榴,壹名山躑躅,壹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壹聲催得壹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劚得廳前栽。爛熳壹闌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壹時新,嫩紫殷紅鮮麹塵。淚痕裛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雲,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闌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11. 送王處士---唐.白居易王門豈無酒,侯門豈無肉。主人貴且驕,待客禮步足。
望塵而拜者,朝夕走碌碌。王生獨拂衣,遐舉如雲鵠。
寧歸白雲外,飲水臥空谷。不能隨眾人,斂手低眉目。
扣門與我別,沽酒留君宿。好去采薇人,終南山正綠。
12. 朝歸書寄元八---唐.白居易進入閣前拜,退就廊下餐。歸來昭國裏,人臥馬歇鞍。
卻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況當好時節,雨後清和天。
柿樹綠陰合,王家庭院寬。瓶中戶縣酒,墻上終南山。
獨眠仍獨坐,開衿當風前。禪僧與詩客,次第來相看。
要語連夜語,須眠終日眠。除非奉朝謁,此外無別牽。
年長身且健,官貧心甚安。幸無急病痛,不至苦饑寒。
自此聊以適,外緣不能幹。唯應靜者信,難為動者言。
臺中元侍禦,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際,無人相伴閑。
13. 南湖晚秋---唐.白居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裏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14. 答崔十八---唐.白居易勞將白叟比黃公,今古由來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中。
15. 雨夜贈元十八---唐.白居易卑濕沙頭宅,連陰雨夜天。***聽檐溜滴,心事兩悠然。
把酒循環飲,移床曲尺眠。莫言非故舊,相識已三年。
16. 宿紫閣山北村---唐.白居易晨遊紫閣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見余喜,為余開壹尊。
舉杯未及飲,暴卒來入門。紫衣挾刀斧,草草十余人。
奪我席上酒,掣我盤中飧。主人退後立,斂手反如賓。
中庭有奇樹,種來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斷其根。
口稱采造家,身屬神策軍。主人慎勿語,中尉正承恩。
17.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杜甫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壹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
18.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唐.杜甫聞道王喬舄,名因太史傳。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
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汙雜,吾舅意淒然。
19. 渼陂西南臺---唐.杜甫高臺面蒼陂,六月風日冷。蒹葭離披去,天水相與永。
懷新目似擊,接要心已領。仿像識鮫人,空蒙辨魚艇。
錯磨終南翠,顛倒白閣影。崷崒增光輝,乘陵惜俄頃。
勞生愧嚴鄭,外物慕張邴。世復輕驊騮,吾甘雜蛙黽。
知歸俗可忽,取適事莫並。身退豈待官,老來苦便靜。
況資菱芡足,庶結茅茨迥。從此具扁舟,彌年逐清景。
20.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唐.杜甫青蛾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不有。
5.有關山的古詩句西嶽華山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李白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壹清聖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
雲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倘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望嶽杜甫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壹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華嶽王維
西嶽出浮雲,積雪在太清。
連天凝黛色,百裏遙青冥。
白日為之寒,森沈華陰城。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開拆,大河註東溟。
遂為西峙嶽,雄雄鎮秦京。
大君包覆載,至德被群生。
上帝佇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只望幸久,何獨禪雲亭。
南嶽衡山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李白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
氣清嶽秀有如此,郎將壹家拖金紫。
門前食客亂浮雲,世人皆比孟嘗君。
江上送行無白璧,臨歧惆悵若為分。
回雁峰齊己
瘴雨過孱顏,危邊有徑盤。
壯堪扶壽嶽,靈合置仙壇。
影北鴻聲亂,青南客道難。
他年思隱遁,何處憑闌幹。
遊南嶽張喬
入巖仙境清,行盡復重行。
若得閑無事,長來寄此生。
澗松閑易老,籠燭晚生明。
壹宿泉聲裏,思鄉夢不成。
北嶽恒山
北嶽廟賈島
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
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壹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黃山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登天都峰繆島雲
盤空千萬仞,險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裏,回看鳥道低。
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淒淒。
欲下前峰瞑,巖間宿錦雞。
6.關於山的詩詞斤竹澗 南北朝· 謝靈運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復,乘流玩回轉。
蘋萍泛溶深,菇蒲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攀樹摘葉卷。
想見山中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情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壹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間。
浮名奪我林泉趣,不及山僧壹昧閑。 凈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凈名卻見老維摩,道眼相逢語不多。
待我衣冠掛神武,杖藜來此老巖阿。 天柱峰 南宋·王十朋 女媧石爛苦難修,四海鹹懷杞國憂。
誰識山中真柱石,擎天功業勝伊周。 丹芳嶺 南宋·王十朋 攜手丹梯語話長,不知身到碧雲鄉。
行人相見如相識,贈得巖花十裏香。 題靈峰寺三絕 南宋·王十朋 (壹) 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閑。
雁山新入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應笑玉簫峰下客,馬蹄長踐利名人。 (三) 三宿靈峰不為禪,茶甌隨分結僧緣。
明朝杖屐丹邱去,帶得煙霞過海船。 梅雨瀑 南宋·王十朋 靈源東接雁池遙,裂石崩崖下九宵。
雲斷青天倚長劍,月明泉室掛生綃。 江聲雨勢三秋急,雪片冰花五月饒。
休勒移文北山去,他年來赴石梁招。 石夫人 南宋·王十朋 婷婷獨立望天津,四畔無家石作鄰。
螺髻不梳千載曉,蛾眉空掃萬年春。 雪為鉛粉憑風傅,霞作胭脂杖日勻。
莫道巖前無寶鑒,壹輪明月照夫人。 答周邠寄雁山圖二首 宋·蘇軾 (壹)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陜石,九仙今已壓京東。
此生的有看山分,已覺溫臺落手中。 (二)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
東海獨來看日出,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後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到,他年攜手醉郫筒。 白雲院 湯顯祖 飄搖白石梯,試躡蒼龍背。
風雨隱寒巖,孤清白雲內。 大龍湫 湯顯祖 坐看青華水,長飛白玉煙。
洞簫吹不去,風雨落前川。 大龍湫 清·袁枚 龍湫山高勢絕天,壹線瀑走兜羅棉,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 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初疑天孫工織素,雷梭拋擲銀河邊; 繼疑玉龍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誰知乃是風水相搖蕩,波回瀾轉冰綃連。
分明合並忽分散,業以墜下還遷延。 有時軟舞工作態,如讓如慢如盤旋; 有時日光來照耀,非青非紅五色宣。
夜明簾獻九公主,諸天花散維摩肩。 玉塵萬斛橘叟睹,明珠九曲桑女穿。
到此都難作比擬,讓他獨占宇宙奇觀便。 更怪人立百步外,忽然滿面噴寒泉。
及至逼近龍湫側,轉復發燥神悠然。 直是山靈有意作遊戲,教我亦復無處窮真銓。
天臺之瀑何狂顛,雁山之瀑何嬋嫣; 石門之瀑何宣闐,雁山之瀑何靜妍。 化工事事無復筆,壹瀑布爾形萬千。
要知地位孤高依傍少,水亦變化如飛仙。 送惠崇上人歸雁山 明·章綸 面壁多年住雁山,飛空壹錫到龍灣。
石頭來處何曾滑,松頂摩時卻有還。 世界十方竿百尺,雲霞壹塢屋三間。
也知執意堅貞好,清凈家風只自閑。 過丹方嶺 明·章綸 千古丹方嶺,遊人去復來。
霜楓紅似錦,春樹碧於苔。 幽鳥逢人語,寒花待日開。
風光還復舊,正遇壹陽回。
7.形容山海關的詩句《重登山海關城樓》——孫承宗
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
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
群雄驕語曰,壹劍幾經過。
(第二首)
《塞上曲 送王元美》七絕.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第三首)
浪淘沙?山海關
險隘鎖幽燕,虎踞龍盤,
登高盡覽北風寒。
山勢巍巍成壁壘,天下雄關。
喋血記當年,壹怒紅顏,
風雲際會起波瀾。
鐵馬金戈由此向,無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