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李白不能實現政治抱負的詩句

關於李白不能實現政治抱負的詩句

1.李白的政治抱負對其詩歌的影響

李白的政治抱負最集中地體現在他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不屈己,不幹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區宇大定,海縣清壹……然後浮五湖,戲滄洲。”

這是開元15年他在湖北安陸小壽山隱居時所立下的誌向,也即他後來常說的“濟蒼生”、“安社稷”(《贈韋秘書子春》)。李白為實現這壹理想奮鬥了終生。

1、前期——仗劍遠遊,積極用世 這壹時期是他政治才能的培養與準備期。 李白不願走壹般知識分子科舉求仕的道路,他希望憑借自己的才華,“遍幹諸侯”,得到地方官的賞識,推薦他進入朝廷。

天寶13年,25歲的李白經過長期的苦讀後,“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次年在江陵見到受三代皇帝旌表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

司馬見李白資質不凡,器宇軒昂,又讀了他的詩,驚嘆不已,稱贊李白是“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使李白受到極大鼓舞,寫下了《大鵬遇稀有鳥賦》(後改為《大鵬賦》)。在這篇賦中,詩人的化身——大鵬“壹鼓壹舞……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摧。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有“塊視三山,杯觀五湖”的雄偉氣魄,羞與“蓬萊之黃鵠,蒼梧之玄風”為伍的高尚情操,展現了詩人積極向上、昂揚熱烈的進取精神。此賦當時就“傳於世”(同上引),“時家藏壹本”(魏萬語)。

李白的壹生喜以大鵬自比,即始於此。 開元22年,韓朝宗出任荊州長史和襄陽刺史。

他樂於獎掖後進,在士人中頗有口碑。時諺曰:“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壹識韓荊州。”

李白也想“收名定價”於韓,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上韓朝宗書》,其中寫自己: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歷抵卿相。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臣,許以義氣。

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司命,人物之權衡,壹經品題,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李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文章寫得神采飛揚、擲地有聲。可不知何故,這位“使海內俊傑奔走而歸之”的韓大人偏偏對李白不予理睬,使李白大失所望。

他雖然慨嘆“古來聖賢皆寂寞”(《將進酒》),但也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種樂觀進取精神是他這壹時期思想基礎,也是他精神中最光輝的壹面。 開元23年,李白西遊。

適玄宗狩獵,因上《大獵賦》。並通過拜見張說,結識了張之垍(玄宗駙馬,時任衛尉,掌管儀仗。

後為翰林學士)。在張的安排下,李白住在玉真公主別館。

因公主出遊,未能謀面,寫下了《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吟詠思管、樂,……誰識經綸才?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表達了自己希望張卿引薦,為朝廷效力的心願。

張是個妒賢忌能的小人,李白遇人不察,在失望之餘,也流露出對張垍的些微不滿,埋下了壹生受挫的根苗。 在長安三年,李白寫下著名的《蜀道難》。

詩中的景物描寫,既是蜀道的寫實,又寄寓了李白探求政治道路遇到障礙的深切感受。由於詩人建功立業的理想依然沒有著落,他憤然離開長安,寫下了《行路難》三首: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彈琴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之三) 初入長安的受挫,並未使李白失去信心,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之壹)、“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

這壹時期的李白,雖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在長期漫遊中結交了各方人士,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深刻體察了世事民情,創作了大量詩歌,名揚海內,為他後來奉詔入京打下了基礎。 2、中期——奉詔入京,翰林供奉 這壹時期既是他初步施展政治才能的蜜月期,又是對唐王朝黑暗政治失望的分水嶺。

李白盼望的機會終於來了!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下詔求才。在玉真公主的推薦下,玄宗下詔征召李白入京。

接到詔書後,李白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揮毫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多年積郁,壹掃而空。 應該說,玄宗起初對李白確實很重視。

朝見那天,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禦 手調羹,”並說“卿本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至於此?”命李白為翰林待詔,替他草擬文誥詔書,還賜給他名馬玉鞭。

天寶初年,可以稱得上是李白的政治蜜月期。他常隨玄宗去溫泉狩獵,當場作賦歌頌“聖朝”的國威,“漢帝長楊苑,誇胡羽獵歸。

子雲叨侍從,獻賦有光輝。遊賞搖天筆,承恩賜禦衣。”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還寫下了《宮中行樂詞八首》、《清平調三章》等,雖是應制,卻是以“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的心情來寫的。玄宗除欣賞李白的才華辭章,多有賞賜外,也經常與他討論國家大事,據說李白曾為玄宗起草過《出師詔》、《和蕃書》等。

他對友人說:“待我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說明他是真心想為國家出壹番力的。

李白的受寵,也引起了壹些人的妒忌。又加上。

2.李白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原因是什麽

上面說的不是原因;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藝術家文人從來不會實現政治包袱,藝術上需要夢想,幻想力,需要浪漫,需要多情有情懷,需要自戀自閔,需要悲天憫人,性格上多骨子裏自傲,不屈與人,不奉承於人,不屈與勢力,也就是沒有現實的政治立場,也就是幻想、善良、不囿與現實,這正是政治家的大敵!自古就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文人接受了太多的禮教道德道義上的東西,而讓這些東西迷了眼,不知道哪些東西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文人空有其名,不過上蒼也是公平的,文人留名青史,政治人物(除非大政治家)在現實得勢;除了李白,還有很多,杜甫、蘇軾、屈原、司馬遷、連孔子不是也如此麽?李白的政治抱負不可謂不高,但是沒有政治上的素質手段,真正的文人大都如此。至於有些位列高官的文人,只能是蛻變的文人,不是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真正的讀書人,讀書科舉只是敲門磚啊。

文人在中國只能是超越權利,最好弄個謀士,像吳用厲害吧,只能讓押司宋江當大哥;張良是典範。

這不是李白的悲哀,是歷史的現實。

3.李白具有理想抱負的詩有什麽

李白《上李邕》 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 大鵬總有壹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裏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朗誦時個別應註意的讀音: 簸:音bo3,動詞,用簸箕揚起. 溟:音ming2,名詞,海. 寫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希望通過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卻受到冷遇,憤激之余寫下的.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 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

2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 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 煊:火亙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我們知道,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壹帶的風習“融胡漢為壹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甚至,他壹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裏.”(《贈張相鎬》其二)“長劍壹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禦》)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壹身了.那麽,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幹壹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誌,表現無遺了. 譯文:燕趙之地的俠客系著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俠客的冠帶],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俠客所騎的白色駿馬,上面有銀色的馬鞍.駿馬飛馳,就像流星壹樣.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事情完結了以後,輕輕壹拂衣服就走了,把自己的姓名隱藏不說.有空閑的時候,到信陵君的門下喝酒,把寶劍卸下,放在腿上,顯示自己豪放的氣魄.讓朱亥來吃肉,勸侯贏壹起喝酒.[表示自己和當時的俠客為友] 俠客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醉酒之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6338後,雄心不已,熱血沸騰,天上凡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白虹貫日”.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俠客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讓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朱亥、侯嬴這兩位俠客,聲名顯赫,在大梁城廣為流傳.又誰能像揚雄寫《太玄經》壹樣,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4.李白的山水詩、友情詩、政治抱負詩和李白的小故事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 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最佳答案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壹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

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壹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壹樣,身上難免有壹些缺點。

有壹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壹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裏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

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遊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裏。

老師看見李白楞楞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妳站起來重復壹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壹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壹句話也說不出。

“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

忽然,他發現壹條清澈的小溪邊,壹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擡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

李白看見老婆婆這麽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壹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壹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

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幹什麽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壹支細細的繡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麽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壹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壹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

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拼搏。

有壹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壹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壹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壹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後世。

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壹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壹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

李白就像壹位灑脫狂放、雲遊萬裏的仙人壹樣,遊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壹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地的老百姓成為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壹個神秘的傳說。

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壹天晚上,做了壹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麽呢?原來,她夢到了壹片很美麗的星空。

那麽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壹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註意。

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麽耀眼那麽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壹下子就比下去了。

正當李白的媽媽擡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裏。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壹陣疼痛。

於是,壹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長大後,為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壹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鬥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壹顆明亮的太白星壹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壹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壹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

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壹起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