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端午節踢毽子的詩句

關於端午節踢毽子的詩句

1.找壹些有關踢毽子的詩句

1. 鷓鴣天?踢毽子

三五成群俏小丫,鴻毛成撮腳尖花。

翻旋羽舞千般好,跳躍毫飛壹樣佳。

身似燕,臉如霞。稚童閑趣忘還家。

前擡後打空中絢,串串銀鈴漫遠涯。

2. 七絕·踢毽子(新韻)

奶奶殺雞采羽毛,紮成毽子跳撒嬌。

高低左右踢飛鳥,繞體停肩上發梢。

3. 日下新謳

前因居士

楊柳抽青復隕黃,兒童鎮日聚如狂。

空鐘放罷寒冬近,又見圍喧踢毽場。

4. 清代北京竹枝詞

青泉萬叠雉朝飛,閑蹴鸞靴趁短衣。

忘卻玉弓相笑倦,攢花日夕未曾歸。

(“攢花”,即“數人更翻踢之”的踢毽遊戲)

5. 北京民謠

載《帝京景物略》

楊柳兒活,抽陀螺;

楊柳兒青,放空鐘;

楊柳兒死,踢毽子。

2.找壹些有關踢毽子的詩句

鷓鴣天?踢毽子三五成群俏小丫,鴻毛成撮腳尖花。

翻旋羽舞千般好,跳躍毫飛壹樣佳。身似燕,臉如霞。

稚童閑趣忘還家。前擡後打空中絢,串串銀鈴漫遠涯。

七絕·踢毽子(新韻)奶奶殺雞采羽毛,紮成毽子跳撒嬌。高低左右踢飛鳥,繞體停肩上發梢。

日下新謳前因居士楊柳抽青復隕黃,兒童鎮日聚如狂。空鐘放罷寒冬近,又見圍喧踢毽場。

清代北京竹枝詞青泉萬叠雉朝飛,閑蹴鸞靴趁短衣。忘卻玉弓相笑倦,攢花日夕未曾歸。

(“攢花”,即“數人更翻踢之”的踢毽遊戲) 北京民謠載《帝京景物略》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

3.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 ? 端午》

現代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古詩

端午復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制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百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度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問,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答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5.形容踢毽子的句子

1、妳瞧!小剛踢得多棒啊,她手腳輕快,小毽子上下飛舞,就像壹只只牽在她們腳上的小燕子,飛去又飛回。

2、在操場上,同學們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繩,還有的踢足球。特別是踢毽子的同學會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有的同學會翹著腿踢,有的交換著腳踢,還有壹只腳踢,連老師也參加了我們踢毽子活動。只見孫老師做出了優美的動作贏得了同學們陣陣喝彩。看到孫老師的參與同學們的積極性更高了。毽子在空中跳來跳去如同幾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3、阿姨托著毽子,眼睛盯著它,用手掂了掂。我想:阿姨用手掂掂應該是在找腳勁吧!接著,拋起毽子,這真像小鳥站在枝頭,騰空而起。然後,阿姨看準毽子的落點,用腳把它又踢了上去。我又想:毽子真像彈簧壹樣彈了上去?淘氣的小毽子時上時下,時左時右,像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踢著踢著毽子跑遠了,阿姨伸直腿迅速地把它勾了回來。這回小毽子再也逃不掉“如來佛”的腳掌。

4、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學踢毽子,把毽子往上壹扔,擡腳就踢,結果踢了壹場空,腳剛落地,只聽“吧嗒”壹聲毽子結結實實坐在地上,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幾次下來,壹個沒踢著,卻出了壹身汗。我停下來,壹邊休息,壹邊琢磨,什嘛原因呢?腳先落地,毽子後掉下來,那就得毽子仍的高,而腳又擡早了,我恍然大悟,重新開始。

5、我也拿了壹個踢毽來操場上玩,看到同學們踢的那麽好,剛要踢的時候,心裏覺得癢癢的。我全神貫註的盯著毽子,十拿九穩的地把毽子拋到天空上,毽子從天而降地飛下來,可惜我還沒來得及看,毽子,“趴”的壹下掉到地上。

6.描寫踢毽子的句子

1、今天上作文課的時候,老師組織我們壹起到操場上進行體育活動。

在操場上,同學們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繩,還有的踢足球。特別是踢毽子的同學會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有的同學會翹著腿踢,有的交換著腳踢,還有壹只腳踢,連老師也參加了我們踢毽子活動。只見孫老師做出了優美的動作贏得了同學們陣陣喝彩。看到孫老師的參與同學們的積極性更高了。毽子在空中跳來跳去如同幾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踢毽子比賽結束了,老師也帶著我們回去了,在班裏老師對我們說:“以後同學們只要積極參加,我們還會有許多比賽呢!”

今天我真高興。

2、今天下課,王老師和楊帆在操場上舉行踢毽子比賽,圍觀的同學可真多啊!

楊帆先踢,只見她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夾著毽子的底部,然後向上壹拋,五彩的毽子飛到了天空中,壹會兒又落了下來,楊帆曲腿,穩穩地接住了毽子。毽子和鞋子碰撞在壹起發出的“啪啪”聲很有節奏,她那條粗大的辮子左右擺動著,好像壹位小姑娘,正在歡快地跳舞呢。過了壹會兒,楊帆就已經踢了二十多個了,忽然吹來壹陣風,毽子被風吹到了墻壁上,我想:這回楊帆可沒救嘍。誰知楊帆向前邁了壹大步,伸長腿壹勾,毽子壹下子落在了楊帆的腳上,楊帆越踢越多,同學們不停地為她歡呼喝彩。楊帆也高興得笑了。突然,楊帆變了臉色,因為她把毽子踢到了欄桿上,我們都為她捏了壹把汗,就在那千鈞壹發的壹剎那,楊帆伸出腿壹勾,有把毽子救了回來,我心中的壹塊石頭終於落了下來。可楊帆卻沒把握住機會,不壹會兒,伴著壹聲“啪”,毽子落地了。可是同學們也給予了熱烈的掌聲。

接著,王老師上場了。只見王老師掂了掂毽子,向上壹扔,毽子穩穩地落在了王老師的腳上。壹個、兩個……她越踢越多,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上下翻飛的毽子,胸前的工作牌壹晃壹擺的。王老師的毽子幾次碰到了它,都差點沒接住。可是王老師卻“轉危為安”,兩次把毽子救了起來。當她踢到了五十個以後,王老師的臉都紅了,同學們都為她鼓勁加油,王老師踢到七十壹個以後,高興地笑了。可正當她得意的時候,毽子被她踢到了水池邊,王老師想去救,可惜為時已晚,結果沒救著。不過王老師還是踢了七十二個,同學們都為她喝彩。

這場踢毽子比賽真有趣啊!既豐富了課外生活,又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

7.關於端午節的詩句:端午節古詩有哪些,有名端午節古詩

1、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2、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3、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壹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4、同州端午

唐代: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5、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8.端午節的詩句大全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南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端陽采擷》(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端午六幺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滿江紅·端陽前作》(不詳)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

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

誌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

子沈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

《菩薩蠻》(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

葉裏黃驪時壹弄。

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競渡曲》(唐·劉禹錫)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壹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註。

《竹枝歌》(宋·範成大)

五月五日嵐氣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雲安酒濃麯米賤,家家扶得醉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