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壹個思路、壹個模式。新課程倡導教師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運用教學機智進行反思性教學,提升教學情境的適應性和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壹定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科學體系和邏輯結構,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然後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結合教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要盡量多壹些,活壹些。講述、讀書、討論等形式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讓學生興奮起來,才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過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鮮花的清香。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壹堂課充滿新意。比如:講童話故事時,可以讓學生演壹演;講到詩歌,可以在教室開展詩歌朗誦會;泛讀課文時,可以夾雜著錄音及錄像等。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產生無窮的樂趣,從而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關註過程,提倡小組的學習方式
課改倡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課改中已凸顯出多方面的優越性,然而我發現在教學中,有的語文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是“活躍課堂”的壹種方式。課堂上熱熱鬧鬧的,可在熱鬧之後壹些問題凸顯出來了:諸如”濫而不精“、”學而無效“等方面。那麽如何讓小組合作真正有效,讓學生真正合作學習呢?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整體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瑣雜亂的或者易懂的無必要的合作,其次我們在明確合作探究目標的基礎上,小組分工要明確。教師必須先分配好小組的成員,小組長,小組組員的分工,要讓每壹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