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飛揚的詩句 1. 關於飛揚的詩詞
1、大風起兮雲飛揚。——漢 劉邦《大風歌》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 誌南《絕句》
4、風急天高猿嘯哀——唐 杜甫《登高》
5、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 王之渙《涼州詞》
7、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史記·刺客列傳》
8、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 岑參《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10、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 晏殊《蝶戀花》
11、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宋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12、風乍起,吹皺壹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
13、東風惡,歡情薄,壹懷愁緒幾年離索。——宋 陸遊《釵頭鳳》
1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1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 李商隱《無題》
16、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 高鼎《村居》
17、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曉》
18、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唐 嚴武《軍城早秋》
19、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鹹陽。——唐 令狐楚《少年行》
20、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雪作遠遊。——近代 梁啟超《太平洋遇雨》
21、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22、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明 陸娟《代父寫詩送行》
23、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唐 杜甫《贈花卿》
24、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唐 孟郊《登科後》
25、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含“飛揚”的詩句有哪些
含“飛揚”的詩句有:
1、心飛揚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 屈原 《九歌 河伯》
2、大風起兮雲飛揚—— 劉邦《大風歌》
3、天地闊遠隨飛揚—— 韓愈《聽穎師彈琴》
4、不定卻飛揚—— 毛滂《驀山溪·雪空氈徑》
5、任飛揚—— 李光《鷓鴣天·踏舞貪看赤腳娘》
6、飛揚拔扈—— 汪莘 《沁園春·春至傷春》
7、已飽各飛揚—— 劉克莊《水調歌頭·歲晚太玄草》
8、紛紛跋扈飛揚—— 劉克莊《沁園春·昔臥龍公》
9、固塞勿飛揚—— 夏元鼎《水調歌頭·耳目身之寶》
10、少日飛揚翰墨場——陸遊《記夢》
3. 關於青春飛揚的古詩,急需
青春飛揚
窗外,陽光
灑進心房
播下壹春的溫暖
冷香飛上枝頭
氤氳著濃烈的清新
思緒飄落
凝結成人間四月的芬芳
落花有聲
清晰成窗外涼涼的詩意
心在寧靜中點亮
在微風中飄蕩遠方
在時空經緯編織的校園
循著知識的幽徑
持著燦若朝霞的歡樂彩帶
走過青蔥歲月成長的路口
我們
盡情揮灑著辛勤的汗水
奮力傾吐著睿智的才華
謹慎詮釋著無悔的生命
雖然
心裏也曾偶布陰霾
但 烏雲總是掩不住
青春的心終要沖破黑夜
閃露光芒
輕輕撥動生命的琴弦
演奏出多瑙河五彩的幻章
輕生高歌壹曲
夢是蝴蝶的翅膀
年輕是飛翔的天堂
放開風箏的長線
年輕的心也跟著飛揚
壹起飛向未來城堡的遠方
沁藍的天空下
映射出我們青春足跡裏的輝煌
4. 描寫飛舞的詩句
應該是沒有的。
不過不知道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算不算?
昔有佳人公孫氏, 壹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 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 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孫劍器初第壹。
五十年間似反掌, 風塵澒(氵項,音:hong四聲)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 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 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繭荒山轉愁疾。
詩的開頭八句是先寫公孫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壹個公孫大娘,她善舞劍器的名聲傳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觀眾看她的舞蹈都驚訝失色,整個天地好象也在隨著她的劍器舞而起伏低昂,無法恢復平靜。“?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稱為“四如句”,前人解釋不壹,這大體是描繪公孫舞蹈給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孫手持紅旗、火炬或劍器作旋轉或滾翻式舞蹈動作,好象壹個接壹個的火球從高而下,滿堂旋轉;驂龍翔舞,是寫公孫翩翩輕舉,騰空飛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將近尾聲,聲勢收斂;江海凝光,則寫舞蹈完全停止,舞場內外肅靜空闊,好象江海風平浪靜,水光清澈的情景。
“絳唇珠袖兩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轉到公孫死後劍器舞的沈寂無聞,幸好晚年還有弟子繼承了她的才藝。跟著寫她的弟子臨潁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劍器,還有公孫氏當年神采飛揚的氣概。同李十二娘壹席談話,不僅知道她舞技的師傳淵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撫今思昔的無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筆勢又壹轉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憶開元初年,當時政治清明,國 勢強盛,唐玄宗在日理萬機之暇,親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園,親選樂工,親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藝術的空前繁榮,當時宮廷內和內外教坊的歌舞女樂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獨出冠時”,號稱第壹。可是五十年歷史變化多大啊!壹場安史之亂把大唐帝國的整個天下鬧得風塵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當年親自挑選、親自培養的成千上萬的梨園弟子、歌舞人材,也在這壹場浩劫中煙消雲散了,如今只有這個殘存的教坊藝人李十二娘的舞姿,還在冬天殘陽的余光裏映出美麗而淒涼的影子。對曾經親見開元盛世的文藝繁榮,曾經親見公孫大娘《劍器舞》的老詩人杜甫說來,這是他晚年多麽難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麽地令他黯然神傷啊!這壹段是全詩的高潮。善於用最簡短的幾句話集中概括巨大的歷史變化和廣闊的社會內容,正是杜詩“沈郁頓挫”的表現。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詩的尾聲。詩人接著上段深沈的感慨,說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樹已夠雙手拱抱了。而自己這個玄宗時代的小臣,卻流落在這個草木蕭條的白帝城裏。末了寫別駕府宅裏的盛筵,在又壹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後告終了,這時下弦月已經東出了,壹種樂極哀來的情緒支配著詩人,他不禁四顧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長滿老繭的雙足,拖著壹個衰老久病的身軀,寒月荒山,踽踽獨行。身世的悲涼,就不言而可知了。“轉愁疾”三字,是說自己以繭足走山道本來很慢,但在心情沈重之時,卻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終並沒有離開公孫大娘師徒和劍器舞,但是從全詩那雄渾的氣勢,從“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這樣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又感到詩人的確是在通過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來興衰治亂的歷史。王嗣奭總評這首詩說:“此詩見劍器而傷往事,所謂撫事慷慨也。故詠李氏,卻思公孫;詠公孫,卻思先帝;全是為開元天寶五十年治亂興衰而發。不然,壹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杜詩祥註》引《杜臆》)這壹段評語,分析全詩的層次、中心,說得相當中肯。但是,他說“壹舞女耳,何足搖其筆端哉!”並不符合杜甫本來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視和熱愛藝術的。
這首詩的藝術風格,既有“瀏漓頓挫”的氣勢節奏,又有“豪蕩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沈郁悲壯的傑作。開頭八句,富麗而不浮艷,鋪排而不呆板。“絳唇珠袖”以下,則隨意境之開合,思潮之起伏,語言音節也隨之頓挫變化。全詩既不失雄渾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渾括錘煉的功力。篇幅雖然不太長,包容卻相當廣大。從樂舞之今昔對比中見五十年的興衰治亂,沒有沈郁頓挫的筆力是寫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