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象州的古詩句

關於象州的古詩句

1.描寫洲的古詩句

《駕幸三會寺應制》上官昭容釋子談經處,軒臣刻字留。

故臺遺老識,殘簡聖皇求。駐蹕懷千古,開襟望九州。

四山緣塞合,二水夾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

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 《奉和馬常侍寺中之作》蘇颋怨暑時雲謝,愆陽澤暫偏。

鼎陳從祀日,鑰動問刑年。絳服龍雩寢,玄冠馬使旋。

作霖期傅說,為旱聽周宣。河嶽陰符啟,星辰暗檄傳。

浮涼吹景氣,飛動灑空煙。颯颯將秋近,沈沈與暝連。

分湍涇水石,合穎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賦十千。

及斯何以樂,明主敬人天。 《隴上行》王涯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

雲黃知塞近,草白見邊秋。 《橫吹曲辭?隴頭》張籍隴頭已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

漢家處處格鬥死,壹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屬漢家。

《相和歌辭?白頭吟》張籍請君膝上琴,彈我白頭吟。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

宮中為我起高樓,更開華池種芳樹。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

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

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生月長滿。

《雜曲歌辭?傷歌行》張籍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君系禦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

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東門之東無送者。

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裏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雜曲歌辭?涼州詞》張籍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邊使客行應早,每待平安火到來。鳳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永嘉行》張籍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

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

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傷歌行》張籍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禦史府。

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

身著青衫騎惡馬,中門之外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

長安裏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隴頭行》張籍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漢兵處處格鬥死,壹朝盡沒隴西地。

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

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入漢家。 《洛陽行》張籍洛陽宮闕當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樓。

翠華西去幾時返,梟巢乳鳥藏蟄燕。禦門空鎖五十年,稅彼農夫修玉殿。

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宮。百官月月拜章表,驛使相續長安道。

上陽宮樹黃復綠,野豺入苑食麋鹿。陌上老翁雙淚垂,***說武皇巡幸時。

《塞下曲》張籍邊州八月修城堡,候騎先燒磧中草。胡風吹沙度隴飛,隴頭林木無北枝。

將軍閱兵青塞下,鳴鼓逢逢促獵圍。天寒山路石斷裂,白日不銷帳上雪。

烏孫國亂多降胡,詔使名王持漢節。年年征戰不得閑,邊人殺盡唯空山。

《白頭吟》張籍請君膝上琴,彈我白頭吟。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

宮中為我起高樓,更開花池種芳樹。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

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

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開月長滿。

《西州》張籍羌胡據西州,近甸無邊城。山東收稅租,養我防塞兵。

胡騎來無時,居人常震驚。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邊頭多殺傷,士卒難全形。郡縣發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養,懼身有姓名。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茍營。

所願除國難,再逢天下平。 《三原李氏園宴集》張籍暮春天早熱,邑居苦囂煩。

言從君子樂,樂彼李氏園。園中有草堂,池引涇水泉。

開戶西北望,遠見嵯峨山。借問主人翁,北州佐戎軒。

仆夫守舊宅,為客侍華筵。高懷有餘興,竹樹芳且鮮。

傾我所持觴,盡日***留連。疏拙不偶俗,常喜形體閑。

況來幽棲地,能不重嘆言。 《董公詩》張籍誰主東諸侯,元臣隴西公。

旌節居汴水,四方皆承風。在朝四十年,天下誦其功。

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東方有艱難,公乃出臨戎。

單車入危城,慈惠安群兇。公謂其黨言,汝材甚驍雄。

為我帳下士,出入衛我躬。汝息為我子,汝親我為翁。

眾皆相顧泣,無不和且恭。其父教子義,其妻勉夫忠。

不自以為資,奉上但颙颙。公衣無文采,公食少肥濃。

所憂在萬人,人實我寧空。輕刑寬其政,薄賦弛租庸。

四郡三十城,不知歲饑兇。天子臨朝喜,元老留在東。

今聞揚盛德,就安我大邦。百辟賀明主,皇風恩賜重。

朝廷有大事,就決其所從。海內既無虞,君臣方肅雍。

端居任僚屬,宴語常從容。翩翩者蒼烏,來巢於林叢。

甘瓜生場圃,壹蒂實連中。田有嘉谷隴,異畝穗亦同。

賢人佐聖人,德與神明通。感應我淳化,生瑞我地中。

昔者此州人,但矜馬與弓。今公施德禮,自然威武崇。

公其***百年,受祿將無窮。 《送南遷客》張籍去去遠遷客。

2.描寫金城的詩句

題金城臨河驛樓(岑參)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南海送韋七使君赴象州任(陳陶)

壹鶚韋公子,新恩頒郡符。島夷通荔浦,龍節過蒼梧。

地理金城近,天涯玉樹孤。聖朝朱紱貴,從此展雄圖。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崔日用)

聖後經綸遠,謀臣計畫多。受降追漢策,築館計戎和。

俗化烏孫壘,春生積石河。六龍今出餞,雙鶴願為歌。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崔湜)

懷戎前策備,降女舊因修。簫鼓辭家怨,旌旃出塞愁。

尚孩中念切,方遠禦慈留。顧乏謀臣用,仍勞聖主憂。

望海潮(晁端禮)

高陽方面,河間都會,三關地最稱雄。粉堞萬層,金城百雉,樓橫壹帶長虹。煙素斂晴空。正望迷平野,目斷飛鴻。易水風煙,範陽山色有無中。安邊暫倚元戎。看綸巾對酒,羽扇搖風。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乃眷在清衷。恐鳳池虛久,歸去匆匆。幸有佳人錦瑟,玉筍且輕攏。

病後遇過王倚飲贈歌(杜甫)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尚看王生抱此懷,在於甫也何由羨。

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

王生怪我顏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鬥酒諧終宴。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漩。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但使殘年飽吃飯,只願無事常相見。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杜甫)

先帝昔晏駕,茲山朝百靈。崇岡擁象設,沃野開天庭。

即事壯重險,論功超五丁。坡陀因厚地,卻略羅峻屏。

雲闕虛冉冉,風松肅泠泠。石門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宮女晚知曙,祠官朝見星。空梁簇畫戟,陰井敲銅瓶。

中使日夜繼,惟王心不寧。豈徒恤備享,尚謂求無形。

孝理敦國政,神凝推道經。瑞芝產廟柱,好鳥鳴巖扃。

高嶽前嵂崒,洪河左瀅濙。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與奧區固,川原紛眇冥。居然赤縣立,臺榭爭岧亭。

3.關於杜鵑花的古詩句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壹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杜鵑花》[ 宋 ] 易士達

輕剪梢頭薄薄羅,子規湔血恨難磨。

園林莫道香飛盡,嫩綠枝頭不用多。

3.《杜鵑花》[ 宋 ] 楊巽齋

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4.《杜鵑花》[ 宋 ] 舒嶽祥

杜陵野老拜杜鵑,念渠蜀王身所變。

我今流涕杜鵑花,為是此禽流備濺。

嗟哉杜宇何其愚,萬事成敗皆斯須。

壹枰黑白翻覆手,揖讓放弒皆丘墟。

汝初壹身今百億,凝滯結戀胡為乎。

爾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謝豹何區區。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圖。

百億禽分百億花,數若恒河沙復沙。

此花開時此鳥至,青楓苦竹為其家。

錦官玉壘不可念,翠華黃屋天之涯。

不聞十月杜鵑鳥,只見十月杜鵑花。

5.《杜鵑花》[ 唐 ] 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壹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6.《杜鵑花》[ 宋 ] 李時可

杜鵑躑躅正開時,自是山家壹段奇。

莫據眼前看易厭,帝城只賣擔頭枝。

擴展資料:

杜鵑花(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鐘,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第壹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於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裏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據記載,唐貞觀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最有名的是鎮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

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又有新的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鵑花於庭院:“造物私我小園林,此花大勝金腰帶。”南宋《鹹淳臨安誌》:“杜鵑,錢塘門處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蘇東坡有南漪堂杜鵑詩,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說明杜鵑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見。

明代,對杜鵑花又有了進壹步的深入了解,如誌涼《水昌二芳記》,1563年《大理府誌》、158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布、應用、育種、盆栽等記載。如1563年《大理府記》中,記載杜鵑花譜有47個品種,大理的崇聖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種杜鵑,並育成五色復瓣品種,《草花譜》記有“杜鵑花出蜀中者佳,謂之川鵑,花內十數層,色紅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層,色淡”。

清代,已經有了杜鵑花的盆景造型,朱國楨《湧幢小品》記有“杜鵑花以二、三月杜鵑鳥鳴時開,有兩種,其壹先敷葉後著花(先葉後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後敷葉(先花後葉)色淡,人多結縛力盤盂翔鳳之狀”之名。而且,對杜鵑花的栽培已有壹整套的經驗,記載也多,如《花鏡》《廣群芳譜》《滇南新語》《盆玩偶錄》等。嘉慶年間(1796-1820)《蘇靈錄》將杜鵑花盆栽列為“十八學士”第六位。道光年間(1821-1850)《桐橋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鵑、山茶、山鵑”的記載,說明此時中國內已引入國外杜鵑栽培了。

參考資料:

杜鵑——搜狗百科

4.描寫牌坊的詩句有哪些

1. 《杏花天》

宋代:朱敦儒

聽蟬翦葉迎秋燕。畫戟散、金鋪開遍。清風占住秦箏怨。樓上衙牌易晚。

飛雨過、繡幕盡卷。借水沈、龍涎旋碾。金盆弄水停歌扇。涼在冰肌粉面。

2. 《葬西施挽歌》

唐代:王炎

西望吳王國,雲書鳳字牌。連江起珠帳,擇地葬金釵。

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春風無處所,淒恨不勝懷。

3. 《阮郎歸》

宋代:廖剛

因戲作雲。乙未雲間舟中。

月橋風檻水邊居。畫樓三鼓初。草堂收拾讀閑書。起看清夜徂。

閑想像,盡躊躇。玉牌金字鋪。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4. 《蠻州(壹作杜牧詩,題雲蠻中醉)》

唐代:張籍

瘴水蠻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頭。

壹山海上無城郭,唯見松牌記象州。

5. 《雙調水仙子 贈李奴婢》

元代:夏庭芝

麗春園先使棘針屯,煙月牌荒將烈焰焚,實心幾辭卻鶯花陣。誰想香車不甚

隱,柳花亭進退無門。夫人是夫人分,奴婢是奴婢身,怎做夫人?

5.關於海潮的詩句

橫江詞(六首其二)(李白)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壹水牽愁萬裏長。

望海潮(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西巖山(白居易)

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雲度石橋。

重寄虬上人(儲光羲)

壹作雲峰別,三看花柳朝。青山隔遠路,明月空長霄。

鵲浴西江雨,雞鳴東海潮。此情勞夢寐,況道雙林遙。

望海潮(晁補之)

人間花老,天涯春去,揚州別是風光。紅藥萬株,佳名千種,天然浩態狂香。尊貴禦衣黃。未便教西洛,獨占花王。困倚東風,漢宮誰敢鬥新妝。年年高會維陽。看家誇絕艷,人詫奇芳。結蕊當屏,聯葩就幄,紅遮綠繞華堂。花面映交相。更秉菅觀洧,幽意難忘。罷酒風亭,夢魂驚恐在仙鄉。

6.關於牧童的古詩句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劉駕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

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6. 牧童

唐代: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復往來吹壹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7.關於江河的詩句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扛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裏河東人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