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關於兒子的詩句 1.古人鼓勵兒子的詩句,越多越好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壹塹,長壹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壹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劉彜)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壹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王勃)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壹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
2.蘇軾的哪些詩句是表現骨肉親情的兒女情長的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3.關於蘇軾妻子和兒子的事
蘇軾的三個妻子與四個兒子
蘇軾的三個妻子
蘇軾的結發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於是王弗便在屏風後靜聽,並將自己的建議告知於蘇軾。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壹之後病逝。蘇軾依父親蘇洵言“於汝母墳塋旁葬之”,並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壹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壹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在蘇軾的宦海浮沈中,與之同甘***苦。二十五年之後,王閏之也先於蘇軾逝世。蘇軾痛斷肝腸,寫祭文道:“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在妻子死後百日,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蘇軾死後,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願望。
蘇軾的侍妾王朝雲,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雲壹直陪伴其左右。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但不幸的是,朝雲也先於蘇軾在惠州病逝。朝雲逝後,蘇軾壹直鰥居,再未婚娶。遵照朝雲的遺願,蘇軾將其葬於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邊築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是“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聯有個著名的典故:“東坡壹日退朝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5333638,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壹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壹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壹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朝雲墓如今已成為惠州西湖風景區名勝之地,是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軾的四個兒子
王弗為蘇軾生了長子蘇邁,王閏之為蘇軾生了次子蘇迨與三子蘇過。這三個兒子都由王閏之壹手撫養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雲生下了第四子蘇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4.蘇軾的詩句和關於他的故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 ,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
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遊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壹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裏,把傾註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壹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湧奔騰 ,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並將讀者帶入歷史的沈思之中,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勢恢宏,筆大如櫞。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裏是傳說中的古赤壁戰場,借懷古以抒感 。“人道是 ”,下筆極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壹筆 。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壹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壹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以上寫周郎活動的場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聲兼備,富於動感,以驚心動魄的奇偉景觀,隱喻周瑜的非凡氣概,並為眾多英雄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為下文的寫人、抒情作好鋪墊。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筆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 、提煉和加工 ,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壹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其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壹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壹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後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 。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份 ,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 。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以下三句,由憑吊周郎而聯想到作者自身,表達了詞人壯誌未酬的郁憤和感慨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為倒裝句 ,實為“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深沈、痛切地發出了年華虛擲的悲嘆。“人間如夢”,抑郁沈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 。“壹尊還酹江月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沈郁,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酹”,即以酒灑地之意。
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沈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於壹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5.描寫孩子的詩句
描寫兒童的詩句 1、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黃庭堅《牧童》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裏《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李涉《牧童詞》 4、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白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壹度思卿壹愴然。
——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後順著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腳下流。水中石頭大如鬥,石邊魚兒輕輕遊。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邊和地頭。口中喚著大花狗,手裏牽著老黃牛。
——《牧牛圖》 6、清池玉水繞山川,攜手伴友放紙鳶。楊柳輕指意欲醉,疑是夢境回童年。
——軒治翁 7、松陰壹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壹 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9、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10、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崔道融《溪居即事》 11、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崔道融《牧豎》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3、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徐渭《風鳶圖詩》其壹 14、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二 1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主人東臯上,時稼繞茅屋。——賈島《宿鄭州》)(節選) 18、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
壹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權德輿《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19、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小兒垂釣》 20、日暮鳥雀稀,稚子呼牛歸。
住處無鄰裏,柴門獨掩扉。——丘為《泛耶溪》 22、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 2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 24、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詞》 25、幼童輕歲月,謂言可久長,壹朝見零悴,嘆息向秋霜。
迍邅已窮極,疢屙復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見白日光。庶及盛年時,暫遂情所望。
吉辰既乖越,來期眇未央。促促歲月盡,窮年空怨傷。
——伍緝之《勞歌二首》之壹 26、古巷少人行,新月彎彎瘦,藤蘿滿墻頭,兒童摘扁豆。——佚名 27、晴明風月雨乾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壹牛吃過柳陰西。——楊萬裏《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8、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李商隱《憶匡壹師》 29、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30、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韋莊《與小女》 3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白居易《池上》 32、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呂巖《牧童》 33、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復往來吹壹曲,何愁南北不知音!——盧肇《牧童》 34、馬啼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
——劉因《山家》 3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李白《古朗月行》 36、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月落烏啼雲雨散,遊童陌上拾花鈿。
——劉禹錫《踏歌詞》 37、兒童也愛晴明好,紙剪風鳶各壹群。——朱茂曙《秦淮河春遊即事》 38、十歲載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絕句》 39、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
人人誇妳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孔尚任《放風箏》 40、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壹燈明。——葉紹翁《夜書所見》 41、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渭川田家》 42、下床著新裝,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群帶。
——毛鉉《幼女詞》 43、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