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立秋飲食的詩句

關於立秋飲食的詩句

1. 立秋的由來,習俗,詩詞,飲食分別是什麽

立秋節氣的由來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

是壹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壹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壹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壹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壹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壹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

立秋後雖然壹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

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壹致。

在現實中,秋季開始的劃分有幾種:在二十四節氣中以四立中的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在天文學上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把“秋分”作為秋季的開始;在氣候統計上,因壹般以1月為最冷月,7月為最熱月,故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的開始;在日平均氣溫上,把連續5天,每日日平均氣溫在≤22℃~≥10℃時,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日期。由於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異、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異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這壹天同時進入秋天。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壹般年份裏,9月上半月華北(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天高雲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區在9月中旬方感秋風送爽;10月初秋風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嶺南炎暑頓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來到達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而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時,己經快到元旦了。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壹日,農夫不用力”。

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

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幹旱。 立秋節氣的飲食習俗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

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壹年最後壹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壹個,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壹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裏,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壹整塊。

遠看似壹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

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壹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壹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壹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壹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8、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壹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註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2. 關於立秋的詩句有哪些

1、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出自:(宋)劉翰《立秋》

2、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出自:(唐)李益《立秋前壹日覽鏡》

3、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出自:(唐)劉言史《立秋》

4、暑赦如聞降德音,壹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出自:(宋)方回《立秋》

5、白帝嚴金駕,乘風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出自:(明)周玉如《立秋》

6、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壹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出自:(宋)方嶽《立秋》

3. 關於立秋的詩句

《詩經》 瓠葉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詩經》 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渳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須我友。

《早秋客舍》 杜牧

風吹壹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落葉》 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和杜錄事題紅葉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葉壹時新。

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

解駐籃輿看,風前唯兩人。

《壹葉落》 白居易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裏。

蕭蕭秋林下,壹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醉中對紅葉》 白居易

臨風杪秋樹,對酒長年人。 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

《槐葉冷淘》 杜甫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

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

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

萬裏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凈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壹葉落》李存朂

壹葉落,搴珠箔。 此時景物下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蓮葉》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

宦情羈思***淒淒,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紅葉》羅隱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綠,山冷雨催紅。

遊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

《落葉》 齊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見諸鄰。 世上誰驚盡,林間獨掃頻。

蕭騷微月夜,重疊早霜晨。 昨日繁陰在,鶯聲樹樹春。

《落葉》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紅葉》吳融

露染霜幹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 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裏情。

幾夜月中藏鳥影,誰家庭際伴蛩聲。 壹時衰颯無多恨,看著清風彩剪成。

《嶽州看黃葉》張說

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 空慚棠樹下,不見政成歌。

《霜葉飛》方千裏

塞雲垂地,堤煙重,燕鴻初度江表。露荷風柳向人疏,臺榭還清悄。

恨脈脈、離情怨曉。相思魂夢銀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塵埃,玉鏡羞照。

無限靜陌幽坊,追歡尋賞,未落人後先到。少年心事轉頭空,況老來懷抱。

盡綠葉紅英過了。離聲慵整當時調。問麗質,從憔悴,消減腰圍,似郎多少。

《立秋前壹日覽鏡》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日》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若校去年時。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故人千萬裏,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三伏帶壹秋,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

立秋前壹日覽鏡[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4. 關於立秋的詩句有哪些

立秋前壹日覽鏡 [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 杜甫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 其壹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描寫立秋的詩句有哪些? 1. 杜甫《立秋》詩雲:“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2.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立秋前壹日覽鏡》)。 3. 晚唐令狐楚雲:“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心中舊氣味,若校去年時。”(《立秋日》) 4. 北宋宋祁說:“峰雲曉彤破孱顏,萬裏風生結早寒。……槽花並滴添新酎,笥月兼輪掩故紈。白發光陰誠可惜,五年騷首問長安。” 5. 沈括的侄子沈遘有句雲:“自惜茂陵多病客,感陰惆悵盡孤吟”(《立秋書懷》), 6. 而楊齊更為直抒胸臆:“功名未了男兒事,爭遣心頭系得旌。”(《立秋後有感》) 7. 白居易常常在立秋日惦念遠方的朋友——“故人千萬裏,新蟬兩三聲”(《立秋日曲江憶元九》),這是在長安懷念元稹; 8. “壹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立秋夕有懷夢得》)這是想起了劉禹錫。 9.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蕭颯涼風與衰 ,誰教同會壹時秋。”(《立秋日登樂遊原》。 10. 自己的年華壹日日老去,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李二十升官得誌“忙”得連朋友的信都不回了,相形之下,更增添了白居易失意的惆悵。 11.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催頹。無因風月下,壹***平生杯。”(《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清即事詠懷寄汴州節度使李二十尚書》)) 12. 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落階梧葉月明中。宋·劉翰《立秋》 1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

5. 立秋吃什麽傳統食物,有詩意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壹個,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壹年的瘟疫。 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裏,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壹整塊。

遠看似壹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

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壹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壹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壹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壹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壹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註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立鰍 無錫人還有壹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

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壹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吃餃子 沈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

立秋壹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妳碗裏的壹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6. 關於“立秋”的詩句有哪些

1.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壹時秋?

2. 《秋詞》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3. 《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 禦街行·秋日懷舊 宋範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5.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宋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裏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6.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7. 關於立秋的古詩4首,要四句話

1、《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2、《立秋》

[宋] 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壹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3、《連夜書》

[宋] 方回

獨倚西樓夜漸深,下弦月欲近觜參。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4、《秋日後》

[唐] 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

立秋日後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5、《宮詞四首》

[宋] 劉克莊

出海新蟾玉半鉤,風翻荷蕩起棲鷗。

女郎定有穿針約,偷看明河記立秋。

6、《芙蓉五絕呈景仁》

[宋] 韓維

不辭晨起立秋風,為愛濃芳露滿叢。

若比洛陽花盛品,萬枝開遍瑞雲紅。

7、《立秋》

[明] 夏雲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壹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沈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8、《暮熱遊荷池上五首》

[宋] 楊萬裏

也不多時便立秋,寄聲殘暑速拘收。

瘦蟬有得許多氣,吟落斜陽未肯休。

8. 有沒有關於立秋的詩句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唯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

更聞金剎下,鈡梵晚蕭蕭。

昨夜三更雨,今朝壹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又到長空過雁時,雲天字字寫相思。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風吹壹片葉,萬物已驚秋。

壹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秋風吹雨過南樓,壹夜新涼是立秋。

秋日尋詩獨自行,偶畫香冷風水情。

9. 形容“立秋”的詩句有哪些

1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壹枕新涼壹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2 《立秋》

朝代:唐代 作者: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3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壹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4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壹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5

《立秋》

朝代:明代 作者:周玉如

白帝嚴金駕,乘風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6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壹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7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沈說

昨日午時秋,西風夜轉頭。

吹來溪外雨,藏卻樹間樓,暝帶棲鴉色,涼催客燕愁。

壹樽吟未了,衰鬢早颼颼。

8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方翥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9

《立秋》

朝代:宋代 作者:王镃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10

《立秋》

朝代:明代 作者:夏雲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壹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沈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