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
《清平樂》所呈現的大宋繁華因何造就?宋仁宗何以能開創史上無與倫比的繁華時代?揭秘宋仁宗的生平,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時代氣質與人文氣象,讀懂這個中古世界的黃金時代。中國文明造極於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
編輯推薦
★《清平樂》所呈現的大宋繁華因何造就?中國文明造極於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獨具人格魅力的帝王與極富盛名的大臣風雲際會,***同開創這個*繁華的時代。揭秘宋仁宗的生平、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時代氣質與人文氣象。
——宋仁宗治下,經濟空前的繁榮,達到封建時期的*。當時宋朝的GDP可能占當時全世界總量GDP的80%。
——宋仁宗治下,文明成果非凡。中國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都出現於仁宗時代。詩歌出現了繼唐詩之後新的創作高峰——宋詞。思想界拉開了理學的序幕,周敦頤、程顥、張載相繼登場。
——宋仁宗治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才濟濟。呂夷簡、晏殊、範仲淹、歐陽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輩出,演繹出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風雲際會。
——宋仁宗個人修養極高,善聽告誡,采納廣言,心胸大度,寬容仁厚。仁宗與士大夫***治天下,君子政治盛行,文官政治發展到鼎盛。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淩雲氣概,亦無大唐萬國來朝的恢宏氣度,卻有強漢盛唐遠遠不及的絕世繁華。宋仁宗的無為而治,卻開創了前無古人的繁華時代。
★本書觀點新穎,試圖突破社會對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
如關於範仲淹,傳統觀點壹向是具有完美人格的君子。在本書中,除了突出範仲淹憂國憂民情懷外,也描寫他過於愛惜名聲,追求道德上的白璧無瑕,因而在政治上難有作為。
如歐陽修,意氣用事,壹篇《朋黨論》,對慶歷新政的失敗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在過去的史論中是不多見的。
對於宋仁宗的治國方略,對其“有所為有所不為”給予較高的評價,對於其政治智慧給予充分的肯定,而不是像傳統史論中壹味強調性格上的“仁”、政治上的無所作為。
★史學態度嚴謹,並對原有史料進行新的挖掘和解讀。
如宋夏戰爭,過去多認為宋朝積貧積弱,士兵厭戰懈怠,因而屢敗屢戰,被迫同西夏媾和。本書對宋朝三次失敗戰爭之外的零碎記載中,挖掘出宋朝其實勝多負少,並且士兵作戰勇敢、以壹當十。宋夏和解,是宋朝算政治賬、算經濟賬的結果,不是被動的屈從。
再如,對於範仲淹與呂夷簡的關系,歷來有所爭議。本書多方查找資料,仔細比較鑒別,*後參考方健《北宋士人交遊錄》的研究成果,提出二人晚年和解的結論。
本書史實直接來源於《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人物書信筆記記錄等壹手史料,真實可信。
★把人物的命運與選擇放置於時代客觀背景下予以考察,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實地理解歷史和人性。
如論及關於張元、吳昊二人協助元昊反叛時,通過議論闡述階層固化帶給讀書人的深刻影響,說明二人甘心充當“漢奸”的深層原因。宋代之前,民眾和讀書人只知君主、社稷,不太註重國家概念。所以,叛國投敵,對於不在朝中任職的平民來說,並沒有多少道德負擔。
★宋代畫作彩插,直觀呈現大宋的絕世風華和時代氣象。
內容簡介?中國兩千年皇權社會,宋朝是個獨特的存在。
在這個武將開創的朝代裏,文人卻歷史上*次成為政治舞臺的主角,演繹出壹個與眾不同的宋。
他鶯歌燕舞,華曄玉瑾,性格如宋詞般溫婉,氣質如蘭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璣,雲盈豐華,創造了不可壹世的繁華和登峰造極的文化。
還是這個宋朝,又被詬病效率低下,內部傾軋,積貧積弱、金甌殘缺。
*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時代。這壹時期名人薈萃,呂夷簡、晏殊、範仲淹、歐陽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輩出,足以令前人汗顏,更為後世津津樂道。這些名人生活於同壹個舞臺,演繹出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風雲際會。
中國文明造極於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本書從*手史料入手,以時間為軸,從宋仁宗親政到嘉佑開科、蘇軾題榜,全方位展現宋朝之絕代風華,亦揭示盛世背後的紛爭權鬥,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時代氣質與人文氣象。觀點新穎,試圖突破社會對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對原有史料也進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讀。
宋仁宗與士大夫***治天下,且看那些曠世巨擘們如何傾情出演,讓讀者真正理解這個中古世界的黃金時代。
?作者簡介
郭瑞祥,河南溫縣人,出版有:《詩酒趁年華——古詩詞裏的詩酒人生》;《郭瑞祥說司馬懿:忍出個路人皆知》;《天風海雨詞中龍:辛棄疾傳》;繁體版本《重說司馬懿:忍出個路人皆知》;《<菜根譚>註譯賞析》正在出版中。
目 錄
第壹章 她帶走了壹個時代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
袞衣和冕冠
太後身後的“溫柔壹刀”
第二章 因為女人
作繭自縛還是請君入甕
?疾風知勁草
她打傷了皇帝
? 壹較高下
? 心愛的美人被趕出宮
第三章 天下俊才皆入門下
天下士子皆入彀中
得意處又聽舒心曲
《漢書》下酒蘇子美
寶鞍驕馬驟香塵
第四章 文人的風雅盛事
皇家的文化沙龍
洛陽八友
曾是洛陽花下客
文人最風流
···
前 言
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仁宗朝是趙宋的巔峰。
它鶯歌燕舞,華曄玉瑾,性格如宋詞般溫婉,氣質如蘭花般高雅。它市列珠璣,雲盈豐華,創造了不可壹世的繁華和登峰造極的文化。
這是壹個值得仰視的時代。
這個時代,科技飛躍。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三大發明在這時突飛猛進。成書於稍後的《夢溪筆談》,總結了數學、物理、天文、工程技術等多項領域的科研成果。
這個時代,商業發達。城市功能得到歷史性拓展,店鋪林立,集市興盛,服務業朝氣蓬勃,民間貿易風生水起。為因應商業貿易發展,金屬貨幣成為通用貨幣,並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
這個時代,經濟繁榮。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認為:“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經濟最先進的地區。”歷史教授楊渭生先生也認為:“兩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是座頂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領先地位。”
這個時代,最為突出的是文化昌盛。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文化巨擘星光閃耀,唐宋八大家中六位活躍於此時。詩歌出現了繼唐詩之後新的創作高峰。宋詞的內容和境界得到拓展,成為文學樣式中的主流。思想界揭開了理學的序幕,周敦頤、程顥、張載相繼登場。
這個時代,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呂夷簡、晏殊、範仲淹、狄青、文彥博、富弼、包拯等名臣輩出,足以令前人汗顏,更為後世津津樂道。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淩雲氣概,亦無大唐萬國來朝的恢弘氣度,但卻有強漢盛唐遠遠不及的絕世繁華,有不同於前朝後世的雍容華貴。
這就是傳說中的“仁宗盛治”。
宋朝脫胎於五代小朝廷窮兵黷武和武人掠政,為了防止悲劇重演,防範武將成為鞏固政權的首要任務。開國之初,宋太祖就確立了文人治國的政治方略。壹方面,虛外強內,削弱藩鎮,強化中央集權;另壹方面,緊緊依靠文人集團,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皇權受到制約,文臣揚眉吐氣。
正因為文官集團壯大,才形成文化科技爭奇鬥艷的壯麗景象。
宋仁宗本人寬容、仁厚,善待大臣,體恤民生,不折騰,不矜名,不封閉。皇帝包容異見,士大夫和而不同,為大宋的繁榮錦上添花。
宋朝不是壹個雄才大略的王朝,宋仁宗不算壹個聖文神武的皇帝,但這樣的無為而治,卻開創了前無古人的繁華時代。
歷史值得深思
搶先閱讀
第壹章? 她帶走壹個時代
野百合也有春天
公元1033年,對於北宋王朝,註定是不尋常的壹年。
這壹年是宋仁宗明道二年。上元節(元宵節)剛過,年的氣氛余興未盡,汴京市民臉上還洋溢著抑制不住的喜悅神情,街頭偶爾能聽到爆竹劈劈啪啪的零星響聲,可皇宮裏早已忙得昏天黑地四腳朝天。
壹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種和萌發的季節,在農耕社會裏,春天尤其受到皇家的重視。立春過後,春天款款而來,按照慣例,朝廷要舉行壹系列活動,迎接萬物復蘇。
年輕的皇帝趙禎,在孟春正月,來到汴京郊外的田間地頭,拿起鋤頭象征性地松土鋤地,然後扶著犁耙,做出趕牛耕田的樣子。當然,扶犁耕地需要技術,這技術不是皇帝應該學的,所以那牛不能前進,否則皇帝有個閃失,身邊的大臣和當地豪紳都是要掉腦袋的。
本來是極其簡單的事情,如果普通農民去做,壹個時辰能犁作壹小塊耕地。但皇帝禦駕親行,自然不同凡響。
皇帝親耕,除了向世人表示重視農桑,另外壹層含義便是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所以在親耕之前,需要舉行盛大的儀式,拜天拜地拜龍王。滿朝文武自然不敢怠慢,跟隨皇帝三拜九叩,然後向皇帝山呼萬歲。
整個壹套禮儀下來,風風光光的是君王臣子,那些下層官吏、宮中雜役,早已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累得半死。
皇帝親耕剛過,皇太後又要祭奠太廟。
太廟是供奉皇室祖先的地方,從開國皇帝趙匡胤的高祖算起,歷經曾祖、祖父、父親,然後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真宗趙恒,***供奉著七位先祖。
《左傳》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太廟,對於朝廷來說,是國之要務,頭等大事,馬虎不得。
祭祀太廟自古屬皇家大典。按照慣例,這樣重大的國務活動,應當由皇帝親自實施,後宮嬪妃,皇室宗親,朝廷大臣隨從參與。然而明道二年的祭祀活動,卻把仁宗皇帝趙禎晾在壹邊,由皇太後率領皇太妃、皇後等女眷向列祖列宗們祭獻供品。
凡是打破慣例的行為,必有不同尋常的背景。
原來,皇帝雖然是這個國家的正主,當家的卻是皇太後。
皇太後名叫劉娥,原是四川壹普通家戶的普通女孩,不但出身低微,而且少小即孤,在繈褓中就死了父親。母親壹個身單力薄的婦女,不堪生活重壓,只好把她送給別人。及笄後,被人帶到汴京,在街頭擺個流浪地攤,以加工鍛造銀飾器物糊口。
劉娥就像山野裏盛開的花,也許不夠嬌艷,但芳香四溢,所到之處,吸引著男人的眼光。
正值芳齡的劉娥也有過灰姑娘的夢,但她無論如何不敢想象,有朝壹日,自己會踏入皇室,成為宮廷內主機會在壹次向王府送銀首飾時悄然而至。那壹個早晨徹底顛覆了劉娥的人生
·····
享書社丨讓時間變得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