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菊花》 唐 · 李商隱23富貴苦不早,令人摧心肝《遊子吟》 唐 · 陳陶24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元日》 唐 · 溫庭筠25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 唐 · 李白26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如夢令·唐莊宗制》 宋 · 蘇軾27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 · 李白28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漁父》 先秦 · 佚名29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賣癡呆詞》 宋 · 範成大30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新婚別》 唐 · 杜甫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3613931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浪淘沙九首(第四首壹作張籍詩)》 唐 · 劉禹錫32已隨江令誇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對雪二首》 唐 · 李商隱33峨眉螓首聊我仇,圓紅闕白令人愁《長歌行》 唐 · 李鹹用34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無家別》 唐 · 杜甫35母氏聖善,我無令人《凱風》 先秦 · 佚名36小令尊前見玉簫《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宋 · 晏幾道37問何物、能令公喜《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 · 辛棄疾38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悲憤詩》 漢 · 蔡文姬39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篇》 魏晉 · 曹植自網絡。
2. 古詩詞中帶令字的詩句22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
《菊花》 唐 · 李商隱
23
富貴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遊子吟》 唐 · 陳陶
24
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
《元日》 唐 · 溫庭筠
25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上李邕》 唐 · 李白
26
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如夢令·唐莊宗制》 宋 · 蘇軾
27
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 · 李白
28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漁父》 先秦 · 佚名
29
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
《賣癡呆詞》 宋 · 範成大
30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新婚別》 唐 · 杜甫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36139
31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壹作張籍詩)》 唐 · 劉禹錫
32
已隨江令誇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
《對雪二首》 唐 · 李商隱
33
峨眉螓首聊我仇,圓紅闕白令人愁
《長歌行》 唐 · 李鹹用
34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無家別》 唐 · 杜甫
35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凱風》 先秦 · 佚名
36
小令尊前見玉簫
《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 宋 · 晏幾道
37
問何物、能令公喜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 · 辛棄疾
38
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悲憤詩》 漢 · 蔡文姬
39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美女篇》 魏晉 · 曹植
自網絡。
3. 求帶“令”字的古詩詞句最好帶全詩、帶註釋(才疏學淺的某只掩面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析 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陶詩以其沖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裏風光,為詩歌開辟壹全新境界。
《飲酒》組詩***二十二首,此為第三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壹時所寫,並無內在聯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
這首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於勞動之余,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陶詩的壹大特色就是樸厚,感覺和情理渾然壹體,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懷”等詞語阻斷對情理規律的探索和揭示,這或者就是詩歌回歸自然的壹種表現。
早春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註釋張十八員外:指張籍。張曾任水部員外郎,排行十八。
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形容初春細雨如奶油樣的滋潤。
"最是"二句:言春之好處正在此時,絕對勝於煙柳全盛時。皇都,京城。
會心壹悟寫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體會和認識春天,不必等到"煙柳滿皇都"之後,要善於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
說早春的"草色",可以"遙看"卻難近視,蘊含了世間許多事物的普遍規律。有的事,朦朧地看似乎是有的,壹叫真去看細部卻又說不清楚了。
到底是有還是無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見識了。看待社會形勢,何嘗不是如此。
七絕·早春 文 / 石階尋跡 金花艷麗耀蔥蘢, 唱徹迎春白霧中。 我挑青簾高望處,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 千裏暮雲平。 譯文: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聲強風壹起呼嘯!將軍的獵騎,飛馳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銳敏捷的鷹眼,積雪溶化了,飛馳的馬蹄更象是風追葉飄。 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細柳營已經來到。
回頭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裏無垠的大地啊,暮雲籠罩著原野靜悄悄。 角弓:裝飾著獸角的硬弓 渭城:古時的鹹陽 新豐市:故址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 細柳營:在今陜西長安縣 暮雲平:傍晚的雲層與大地連成壹片 綜觀全詩,半寫出獵,半寫獵歸,起得突兀,結得意遠,中兩聯壹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
詩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覺,用典渾化無跡,寫景俱能傳情,至如三四句既窮極物理又意見於言外,這是句法之妙。“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遣詞用字準確錘煉,鹹能照應,這是字法之妙。
所有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達詩中人生氣遠出的意態與豪情。 所以,此詩完全當得起盛唐佳作的稱譽。
全詩表現了將軍射獵時的豪邁氣概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宋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縣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
丈夫趙明誠,宰相趙挺之子、金石家。 她是中國古代傑出女詞人。
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詞》壹卷(別本五卷),不傳。今人有《李清照集註》、《重輯李清照集》等。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歸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爭渡③,驚起壹灘鷗鷺。 註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沈”。 ③爭:同“怎”。
譯文 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壹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沈醉,而忘記歸路。壹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賞析: 這是壹首憶昔詞。
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沈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壹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 沈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壹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壹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誤入”壹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壹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壹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壹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壹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壹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壹道荷。
4. 題目中帶令的宋詞留春令·詠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史達祖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壹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畫屏天畔,夢回依約,十洲雲水。手撚紅箋寄人書,寫無限傷春事。別浦高樓曾漫倚。對江南千裏。樓下分流水聲中,有當日憑高淚。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江南壹雁橫秋水。嘆咫尺、斷行千裏。回紋機上字縱橫,欲寄遠。憑誰是。
謝客池塘春都未。微微動、短墻桃李。半陰才暖卻清寒,是瘦損、人天氣。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彭止
夜來小雨三更作。近水處、小桃開卻。玉女向曉掀朱箔。似與花枝有約。
綠池上、柳腰纖弱。燕子過、誰家院落。春衫試著香羅薄。無奈東風太惡。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高觀國
粉綃輕試,綠裙微褪,吳姬嬌小。壹點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懷抱。
玉臉窺人舒淺笑。寄此情天渺。酒醒羅浮角聲寒,正月掛、南枝曉。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李之儀
夢斷難尋,酒醒猶困,那堪春暮。香閣深沈,紅窗翠暗,莫羨顛狂絮。
綠滿當時攜手路,懶見同歡處。何時卻得,低幃昵枕,盡訴情千縷。
5. 飛花令帶光的詩句100首飛花令·寫出帶月的詩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壹彈流水壹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張九齡
6. 飛花令詩句飛花令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壹種“行酒令”的遊戲,是中國古代酒令之壹,屬雅令。“飛花”壹詞則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壹句。行飛花令時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壹般不超過7個字。
方法示例
甲:花開堪折直須折。花在第壹字位置上
乙:落花人獨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感時花濺淚。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
以此類推,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壹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答不上的則罰酒。
在酒宴上可以有壹些變化,如直接說壹句帶花的詩,花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應到自身,則罰酒。
7. 帶有靳令的詩句《臘日宣詔幸上苑》:“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相傳武則天登皇位,自稱聖神皇帝。壹年冬天,她突然興致大發,帶著妃嬪、宮女到上苑飲酒賞雪。此時大雪剛停,只見那假山、涼亭、小橋、長廊壹切景物都穿上了潔白的素裝;各種花草樹木雖說枝葉雕零,但經雪壹打扮,猶如銀枝玉花,顯得格外的美麗;偶而飛來兩只小鳥,把枝條輕輕壹撣,撒下團團白絮,好似壹只只飛舞的蝴蝶。
武則天看得入了迷,沒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壯麗。突然,她發現在那白皚皚的雪堆裏,有點點燃燒跳躍的火苗。仔細壹看,原來是朵朵盛開的紅梅。武則天真是高興極了!禁不住吟詩壹首,抒發她的喜悅情懷。隨同賞花的紀嬪們壹看太後如此歡喜,都爭相給她敬酒。
這時,有個妃嬪說:"武後,梅花再好,畢竟是壹花獨放。如果妳能下道聖旨,讓這滿園百花齊開,豈不更稱心願嗎?
另壹妃嬪搖搖頭說:"如今嚴冬寒月,梅花開放正適時令。若讓百花齊放,需等來年春天。"
武則天聽罷哈哈壹陣大笑,說:"春時花開,不足為奇。百花鬥雪競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嬪們看她已有幾分醉意,勸說道:"武後,時辰不早,快快回宮歇息了吧。若還想觀賞,待明日壹早再來。"
武則天由宮女攙著回到宮裏。但她酒興未消,仍想著讓百花鬥雪競放的事。於是,令宮女拿來文房四寶,當即手握霜毫,蘸飽濃墨,在白絹上寫了壹首五言詩:
明朝遊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
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