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壹份垂青的人。

在讀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我對“古詩”對孩子的熏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讀古詩所產生的影響做了闡述。

壹、古詩的美!

中國的古典詩歌濃縮了我們母語的精華,有其獨特的節奏感、韻律感、美觀性等特質,從古至今始終散發著迷人而高貴的氣質。

古詩中的美以唐詩宋詞為主,它們中的經典詩詞值得我們壹直傳頌。

所以在孩子童年時代,我們更應該將時間用在古典詩歌的背誦上,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平庸之作上。

二、讀古詩的方法—少講多讀

孩子兩三歲時並不能理解古詩的含義,那我們該如何教古詩呢?需要壹句壹句地翻譯給孩子聽嗎?顯然是不需要的!我們甚至不需要做任何的解釋,只需要將詩歌壹句壹句讀給孩子聽,讓他們“死記硬背”就可以了。

在我們的觀念裏,“死記硬背”並不是壹個好詞,這樣背誦下來的東西,雖存入了我們的大腦,要麽容易忘記,要麽得不到運用。

但是,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是真的要去讓他理解古詩,因為他們也沒辦法理解,而是要讓孩子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在長時間的古詩熏陶下,孩子將收獲更多對我們母語的語感。

在我們的語言教學中,不管是漢語還是英語,都要求有大量的背誦,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便沒有語言的輸出,所以背誦是語言學習的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當孩子慢慢長大時,隨著閱歷的增加,自然會慢慢理解到詩歌的真諦。

我的孩子在壹歲多開始接觸古詩,最早背誦的古詩是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簡單好記,是最好的入門詩。教這首詩的時候,旁邊還有壹張大白鵝的配圖,後來每次我指著鵝時,她都能理解並背誦下來。之後我幾乎每個月教她壹首唐詩,到慢慢壹個月兩首,教的時候都有簡單的配圖,孩子能看著圖理解到詩歌並背誦下來。

三、無功利的享受古詩

我們總喜歡讓孩子在人前表演背古詩,仿佛這是壹種炫耀的資本——看看我家孩子多聰明!

當我們有這種功利心的時候,我們便讓孩子失去了對詩歌的單純的心境,讓孩子也認為讀古詩是為了炫耀,而不是因為喜歡。

只有喜歡,才能談得上接受,才能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若不是喜歡,即使會背再多的詩歌,也是壹個不會讀詩的人。

在我的孩子身上,我也犯過這樣的錯。有次跟她大姨視頻時,我讓孩子背了好幾首唐詩,當然孩子也得到了好幾次的誇獎。這就是我的功利心在作祟!

所以,我們在教孩子讀古詩時,要讓孩子感興趣,喜歡上古詩。

四、和孩子壹起學習

可能大家會說,我也想給孩子培養古詩的興趣,可是我以前背誦的古詩都還給語文老師了,記不得幾個了。

沒有關系,我們可以和孩子壹起學習!

壹起學習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換起孩子的興趣,也會讓我們彼此都很有成就感。

有壹次,我教孩子讀王維的詩《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第二天再教時卻只記得前兩句,第三句怎麽也想不起來,孩子在旁邊卻說出了“花還在”,孩子的記憶力讓我很驚訝,然後我找出這首詩再次跟孩子壹起讀了起來,這壹次我牢牢地記在腦海裏了。

所以,跟孩子壹起學習古詩也能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古詩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滋養與熏陶是多麽美麗的財富啊!

所以,請讓古詩常伴孩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