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自己無能的文言文

形容自己無能的文言文

1. 悲傷自己無能的古文

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誌。祖母劉,湣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鑒。願陛下矜湣愚誠,聽臣微誌。庶劉僥幸,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漢·韓嬰《韓詩外傳》『臯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壹也;高尚吾誌,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臯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裏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臯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解釋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臯魚哭啼,問其故,臯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漢·韓嬰《韓詩外傳》的故事很長,妳要我才貼吧!要不太亂!

2. 諷刺壹個人無能的文言文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鹹善遊.壹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其壹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

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遊泳.壹天,江水猛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遊起泳來.其中壹個人盡力遊卻遊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妳最會遊泳,今天為什麽落後了呢?”他說:“我腰上纏著壹千文錢,很重,因此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麽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了搖他的頭.過了壹會兒,他更累了.已經遊過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妳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將要淹死了,還要錢幹什麽呢?”他又搖了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我於是寫下了《哀溺》.

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諷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並進而警告 壹些貪財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頭,必然葬身名利場中.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丟失了性命,再多的錢財也是無用.

“哀溺”是哀嘆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嘆那個至死還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對錢財的貪婪使他喪失了對生命的顧及,從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從而表達了其對官場貪圖名利者的擔憂與諷刺!

《哀溺文序》通過記敘壹個平素最善於遊泳的人因舍不得錢財而被淹死的故事,諷刺了世上愛財如命之人的愚昧無知,警告他們若不猛醒回頭,必葬身於名利場中.那些見錢眼開,掉進錢眼裏的人,寧可放棄自己生命也不願丟掉錢財的人.“錢乃身外之物”我們不應該重視錢財.

《哀溺文序》寫作特色

寫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主要刻劃了溺死者要錢不要命的心態,使全文敘述相當精煉,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傳神.

正面描寫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壹是行動描寫,“盡力而不能尋常”,暗示錢的累贅;二是語言描寫,“吾腰千錢,重,是以後”,說明他明知關鍵在錢,卻仍不願割舍;三是表情描寫,兩次“不應,搖其首”,說明他要錢不要命,至死不悟.

側面烘托也是從三個方面著手:壹是反襯,“善遊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於遊泳,從而反襯他今日“盡力而不能尋常”的反常行為;二是對比,把最善遊泳的他反倒淹死,與本來遊水本領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達彼岸進行對比.三是用“己濟者”的呼號,從側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3. 形容男子無能,還事事埋怨的文言文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原文永之氓鹹善遊.壹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其壹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翻譯永州的百姓都善於遊泳.壹天,江水猛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遊起泳來.其中壹個人盡力遊卻遊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妳最會遊泳,今天為什麽落後了呢?”他說:“我腰上纏著壹千文錢,很重,因此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麽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了搖他的頭.過了壹會兒,他更累了.已經遊過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妳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將要淹死了,還要錢幹什麽呢?”他又搖了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我於是寫下了《哀溺》.寓意《哀溺文序》本文諷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並進而警告 壹些貪財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頭,必然葬身名利場中.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丟失了性命,再多的錢財也是無用.“哀溺”是哀嘆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嘆那個至死還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對錢財的貪婪使他喪失了對生命的顧及,從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從而表達了其對官場貪圖名利者的擔憂與諷刺!《哀溺文序》通過記敘壹個平素最善於遊泳的人因舍不得錢財而被淹死的故事,諷刺了世上愛財如命之人的愚昧無知,警告他們若不猛醒回頭,必葬身於名利場中.那些見錢眼開,掉進錢眼裏的人,寧可放棄自己生命也不願丟掉錢財的人.“錢乃身外之物”我們不應該重視錢財.《哀溺文序》寫作特色寫作特色.(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主要刻劃了溺死者要錢不要命的心態,使全文敘述相當精煉,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傳神.正面描寫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壹是行動描寫,“盡力而不能尋常”,暗示錢的累贅;二是語言描寫,“吾腰千錢,重,是以後”,說明他明知關鍵在錢,卻仍不願割舍;三是表情描寫,兩次“不應,搖其首”,說明他要錢不要命,至死不悟.側面烘托也是從三個方面著手:壹是反襯,“善遊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於遊泳,從而反襯他今日“盡力而不能尋常”的反常行為;二是對比,把最善遊泳的他反倒淹死,與本來遊水本領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達彼岸進行對比.三是用“己濟者”的呼號,從側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4. 形容無能的詩句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江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 花》.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辛棄疾《水龍吟》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禦街行 秋日懷舊

範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5. 文言文中形容向學問比自己高的人請教,就如同在巴結,向學問比自己

“不恥下問”

這則成語的恥是:羞恥。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謙虛好學。

成語來由: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壹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壹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麽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壹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造句:我們有不懂的要及時問人,做到不恥下問.

6. 表示無能的詞語

描寫無能的成語

昏庸無道hūn yōng wú dào

成語解釋:糊塗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塗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渾俗和光hún sú hé guāng

成語解釋: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成語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壹味風清月朗。”

例 句:妳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

碌碌無能lù lù wú néng

成語解釋: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成語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録録(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7. 形容人無能的詞語

不舞之鶴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不直壹錢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壹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咕囁耳語。”

不直壹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壹文,不直壹文。”

昏聵無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塗,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昏庸無道 糊塗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塗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壹味風清月朗。”

謹謝不敏 猶言敬謝不敏。用作自謙或推托之辭。不敏,不聰明,無能力。

酒囊飯包 譏諷無能的人,只會吃喝,不會做事。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酒囊飯袋 囊:口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老朽無能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麽事情。

出處:鄭愚《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碑銘序》:“以耽沈之利欲,役老朽之筋骸。”

碌碌無能 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録録(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宋·吳箕《常談》卷八:“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得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駑馬戀棧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裏的飼料。比喻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誌向。

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