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孔子的關於禮儀的詩句

孔子的關於禮儀的詩句

1.孔子的禮儀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孔子·文明·禮貌·禮儀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孔子

文明·孔子·禮儀·禮貌

知恥近乎勇。

——孔子

文明·孔子·道德·禮儀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孔子

禮儀

禮者,敬人也。

——孔子

禮儀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孔子

文明·禮貌·孔子·禮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孔子·論語·友誼·禮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孔子·理想·論語·法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孔子·論語·美德·禮儀

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

——孔子

禮貌·孔子·禮儀·勵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孔子·論語·道德修養·誠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孔子

孔子·廉政·自信·中國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

孔子·論語·謙虛·禮儀

—— 我是有底線的 ——

2.孔子的禮貌名言名句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1、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2、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5、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7、子曰:“茍誌於仁矣,無惡也。”

8、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2、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7、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9、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1、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2、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23、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7、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①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②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③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④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

⑤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

⑥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註重童蒙、啟蒙教育。

⑦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

⑧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壹,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壹。

⑨孔子治史思想的壹個重要主張就是“直”,即研究歷史要實事求是。

3.孔子的禮儀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孔子·文明·禮貌·禮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文明·孔子·禮儀·禮貌知恥近乎勇。

——孔子文明·孔子·道德·禮儀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孔子禮儀禮者,敬人也。

——孔子禮儀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文明·禮貌·孔子·禮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孔子·論語·友誼·禮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孔子·理想·論語·法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孔子·論語·美德·禮儀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孔子禮貌·孔子·禮儀·勵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孔子·論語·道德修養·誠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孔子·廉政·自信·中國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孔子·論語·謙虛·禮儀—— 我是有底線的 ——。

4.關於禮儀的詩句

有關禮儀的詩句

三字經:

香九齡,能溫床 , 融四歲,能讓犁

論語: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茍誌於仁矣,無惡也。”

“見危授命,見利思義”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

《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 尊敬師長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

《史記·禮書》:“至 秦 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采擇其善。”

《北齊書·皇甫和傳》:“及長,深沈有雅量,尤明禮儀。”

衣著容貌:《弟子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註:《論語·學而》)。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註:《論語·顏淵》)

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註:《論語·衛靈公》)。

《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註:《禮記·曲禮上》)。

古人說:“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註:《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註:《論語·顏淵》)”

《禮記》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註:《禮記·曲禮上》)。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準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裏,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誇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壹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壹步壹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誇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5.關於"禮儀"的古詩

1、《禮記·經解》商朝 荀子

原文: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把禮看作治理國家的最重要的“道”,實際上即是禮法對於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於稱輕重。

2、《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唐代:李白

原文: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譯文:妳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盡的行為,素有忠義的褒獎。近來卻禍事連連,天怒人怨,以往事業如流水消失。

3、《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春秋末年魯國 左丘明

原文: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譯文:禮是天經地義的,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

4、《九歌·禮魂》先秦:屈原

原文: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譯文:

祭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5、《周禮·春官·肆師》漢朝 周公旦

原文:

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

譯文:凡國家的大事,演習有關的禮儀,而協助大宗伯。

6.孔子的禮儀佳句

禮記》壹書開篇就說:“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意思是說,任何時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莊,說話要謹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眾。《孝經》中還說:“禮,敬而已矣。”所有的禮,它的核心就是表達內心的敬意。

但這種對人的“敬”需要讓人們感受到,應該通過具體的禮儀來表達。為了提示行禮者內心的敬意,幾乎所有的禮儀中都安排了“拜”的禮節,包括作揖、稽首、拜、對拜、鞠躬等等,盡管輕重有別,但目的只有壹個,就是要體現內心的敬意。

儒家把“敬”的存養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貫通起來。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語言粗鄙、容貌不斷、散漫怠惰、玩世不恭,都是內心不敬的直接體現。大而言之,要把敬貫徹在事業的無限追求,以及對祖國的無限忠貞之上。

7.關於禮儀的詩句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誌不可滿,樂不可極。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誌不懾。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8.論語中關於禮儀的句子和解釋

春秋·孔子《論語》中關於禮儀的句子:

1.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話釋義:不具備‘仁’的修養的人不能長久地保持樸素的本質,不能安然於儉樸的生活,也不能體驗生命本具而長久的快樂。具備“仁”的修養的人是堅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會運用‘仁’的原則以求得利益.

2.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白話釋義: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妳壹旦這樣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妳是仁人了。實行仁德,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3.禮之用,和為貴。

白話釋義:禮的應用,要以能夠斟酌損益,從容中和為最可貴。

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白話釋義:只要他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遇到國家有為難而願意付出生命,長久處於窮困的境遇也不忘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成為壹個完美的人。

5.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白話釋義:禮的功用,是為了讓人們相處和順、社會和諧。上古聖王之道也就美在這和順之上,不論大小事情都都是為了人們生活的更和諧。但是也會有行不通的時候,如果壹味的為了和諧而和諧,無原則的調和,而不用禮來為之作適當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擴展資料

文章賞析: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壹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壹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壹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舍,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

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壹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壹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