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三國魏·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方山》
晉·袁宏
峨峨太行,陵虛抗勢。
天嶺交氣,窈然無隙。
澄流入神,元谷應契。
四象悟心,幽人東憩。
註:是太行山的支脈,屬雲臺山36峰之壹,其高僅次於主峰茱萸峰。
《早登太行山中言誌》
唐·明皇帝
清蹕度河陽,凝茄上太行。
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
澗泉含宿凍,山木帶余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
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崔堂。
註:此詩作於開元二十三年孟春,唐明皇率官東巡,從孟津河陽度黃河北上,入河內、山陽壹帶蹬太行山,興而作詩言誌。氣勢磅礴,且近民情,乃帝王中的壹篇好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單》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初入太行路》
唐·白居易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蒼莽。
嘗聞此中險,今我方獨往。
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
若比世路難,猶自平於掌。
《飯覆釜山僧》
唐·王維
晚知清靜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敞廬。
果從雲峰裏,顧我蓬篙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磐夜方初。
壹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