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楚霸王項羽的幾個問題。

關於楚霸王項羽的幾個問題。

主要是《霸王別姬》:“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何日裏,方免得,兵戈擾亂?消卻了,眾百姓,困苦顛連……”這才是真實的虞姬!垓下之圍時,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虞姬與項羽已難幸免。但死亡算什麽,死亡不代表終結,死亡也可以很美。有首歌裏唱道:“在沒有心的沙漠,在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卻步”。面對死亡,我要為妳跳這最後的壹支舞。朦朧的燈光映的美人更加嬌媚。於是,就在這灰暗朦朧的燈光中,就在這寂寥孤獨的軍帳中,就在這無盡的無奈與無盡的淒涼中,虞姬盡情的起舞。柳腰款擺,眼波流轉。這是最後的舞蹈,這是最後的美麗。我們透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用心欣賞這生命最後的舞曲,我們看到虞姬舞的那麽動人、那麽妖嬈、那麽無奈、那麽淒美。面對死亡,不願貪生,直面相對,這就是虞姬!在這妳我分明看到了寫在虞姬臉上的那句決絕的話語:死亡算什麽!這就是美人虞姬!她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了那句話“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是多麽偉大愛情。這是壹種血色的絕代風華! 這是壹個不遜於須眉男兒的英雄! 虞姬徇情之後,項羽當夜率八百壯士突圍南下。壹如既往的江水拍打著烏江岸邊,但這裏卻成為英雄的歸宿。烏江亭長已經把船停在岸邊等他,勸他乘船回到江東重整旗鼓,以圖東山再起、卷土重來。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笑言婉拒。愛馬壹匹,其名曰"騅",隨籍五年,不忍殺之,送與亭長,再無牽掛。 民間傳說: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壹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裏,她就跟到那裏。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鹹陽只有幾十裏的地方。鹹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裏七上八下。有壹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準備的酒肴,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繡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壹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壹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沈舟,揚言只準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壹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壹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壹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壹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鹹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壹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壹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壹段佳話。劉邦進入鹹陽後,項羽跟著進來,壹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占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壹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壹支畫戟,有鐘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壹層又壹層的漢兵,殺出壹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壹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壹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壹時間鬥誌全無,壹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壹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妳將怎麽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壹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壹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壹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壹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壹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 蘇軾有《虞姬墓》詩:“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倉黃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東坡全集》卷二)蘇轍也有《虞姬墓》詩:“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誰使西來敵沛公。”(《欒城集》卷三)宋人饒節《虞姬墓》詩也寫道:“風悲月黑楚歌聞,泣下虞兮夜未分。千騎星飛向前死,不知誰為閉荒墳。”(《倚松詩集》卷二)以《虞姬墓》為題的詩作,還有元人王惲的作品:“重瞳鮮情人,鐘愛獨虞美。五年有天下,寵幸想無比。壹朝走陰陵,楚歌聞四起。君王大事去,飲訣***欷歔。感君伉儷恩,死不為漢鬼。壹丘鳳陽東,粉黛見石紀。空余山頭草,才歌葉披靡。定應月下魂,長繞烏江水。”(《秋澗集》卷四)清人於成龍又有《過虞姬墓》詩,題註:“在靈壁縣,有紅色草,見人輒舞,俗名‘美人草’。”其詩曰:“陰陵古道照殘陽,策蹇荒塋吊楚亡。血灑西風猿嘯月,氣吞白帝劍生霜。貞魂傍逐烏騅逝,烈骨長凝碧草香。行客莫知悲舞意,春來疑作妬新妝。”其二:“破秦當日衄鹹陽,及敗誰嗔困北邙。玉玦無謀定天下,青鋒有意謝君王。八千歌散腸應斷,九裏煙銷骨尚香。悔比樊姬差壹諫,空令妃血舞紅妝。”(《於清端政書》卷八) 辛棄疾《浪淘沙》詞寫道:“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目重瞳堪最恨,羽亦重瞳。”又有《虞美人》詞:“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春舞。驀然斂衽卻無言,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辛棄疾筆下作“青春舞”的“芳草”,就是於成龍所謂“見人輒舞”的“紅色”“美人草”。於詩謂“悲舞”,辛詞雖稱“青春舞”,然而也讀出舞姿背後的“精誠苦”。這種香草,通常直接稱作“虞美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