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能幫我找壹個詩經形式的民歌,在線急等

誰能幫我找壹個詩經形式的民歌,在線急等

萬葉集

日本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類似於我國的《詩經》,所收詩歌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長短和歌,其成書年代和編者,歷來眾說紛紜,但多數為奈良年間(公元710~784)的作品。壹般認為詩歌總集經多年、多人編選傳承,約在8世紀後半葉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後又經數人校正審定才成今傳版本。

詩集***20卷,收詩歌4500首。按內容可分為雜歌、相聞、挽歌等。雜歌涉及面廣,四季風物、行幸遊宴、狩獵旅行等都在表現之列;相聞大多是戀人、朋友、親人之間感情上相互聞問的詩歌;挽歌主要指葬禮上哀悼死者的詩歌,也有臨終遺作和後人緬懷之作。此外,詩集還廣收了口頭流傳的民謠《東歌》和《防人歌》。前者是流傳在日本東部的民歌,後者為戍邊兵士的詩歌。兩者均表現純情、質樸的風格。尤其值得壹提的是詩集還選入兩首《乞食者歌》,傾訴了社會最底層的平民和奴隸的心聲。從形式上看,詩集主要分為長歌、短歌、旋頭歌3種。其中長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頭歌62首,另有連歌、佛足石歌各1首及漢詩4首,漢文22篇。詩集的作者壹半以上是無名氏且十分廣泛,既有天皇、皇妃、皇子,也有浪人、乞丐、妓女,幾乎囊括當時日本各階層人物。署名和不署名的作者達幾百人之多,署名作者有500多人。署名作者多為地位顯赫的社會名流和專業詩人。有代表性的詩人可舉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額田王、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山部赤人、大伴家持等人。

他們分別代表詩歌創作的4個時期:

第壹期(629~672) 為詩歌的誕生時期 。此時詩歌仍具口傳性質,但個人作品已脫離民歌而獨立,個體情感的表露超過了群體情感的抒發。作者中天智天皇、天武天皇、天智天皇之妃額田王等皇族歌人較突出。

第二期(673~709)為長短歌最盛時期。當時的宮廷詩人柿本人麻呂、高市黑人影響較大。柿本人麻呂的長歌雄渾有力,蔚為壯觀,固定了萬葉長歌的基本格律。

第三期(710~733)是個性化詩歌發展時期。重要作者有山上憶良、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山部赤人。憶良喜長歌,旅人偏短歌,蟲麻呂重旅行詩歌,赤人則愛敘景詩歌。他們的詩作風格獨具,各有千秋,使本期創作在藝術上與前期比肩匹敵。

第四期(733~759)是詩歌從成熟到衰落的時期。詩風由強韌雄渾,走向柔弱頹廢,宣告了萬葉詩歌的結束。這個時期的優秀作者是大伴家持。他的詩作情景交融、哀婉動人,不失為本期的佳作。

《萬葉集》成書時,日本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都是借用漢字即萬葉假名記錄下來的。它的最大貢獻在於擺脫了漢詩的窠臼,用日本民族語言,把不定型的古歌謠發展為定型的民族化、個性化的詩歌形式,為後世詩歌創作樹立了典範。人民文學出版社有楊烈譯的《萬葉集》全本。

它同時也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國文學對日本古代文學發生影響的明證.它以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和分類方法為借鑒,采用漢字作註音符號,收編了部分漢詩,同時直接反映“譴唐使”來唐情況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