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聞壹多是20世紀中國著名詩人、學者、民主鬥士。早年熱心於新詩的創新與理論研究,積極倡導新格律詩,以《紅燭》、《死水》兩部詩集,開壹代詩風。他創作的著名愛國詩篇《七子之歌》,在20世紀末澳門回歸祖國時唱響中華大地。
作者簡介
聞壹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山,亦號友三,湖北浠水人。畢業於清華學校,曾留學美國,學習美術和文學。著有詩集《紅燭》、《死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致力於學術研究,於《周易》、《詩經》、《莊子》、《楚辭》之研究卓有建樹。1946年因悼念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而遭國民黨反動派暗殺。
內容簡介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喜歡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
1920年4月,發表第壹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壹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秋實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壹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壹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