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皇帝聽小人讒言,冤枉忠臣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皇帝聽小人讒言,冤枉忠臣的故事有哪些

壹、聽信秦檜讒言,趙構殺忠良嶽飛。

趙構聽信秦檜的讒言,為了徹底求和,盡快解救遠在北國的母親,宋高宗解除了嶽飛的兵權。並派魏良臣赴金國,提出議和。紹興十壹年十壹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宋高宗對金使說:“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

今立信誓,明言歸我太後,朕不恥和。”金使回國之後,趙構又派遣何鑄、曹勛二人再次求和。臨行前,趙構叮囑二人,希望他們見到金主以後,求告金主:“慈親之在上國,老人耳,在本國所系甚眾。

以至誠說之,庶彼有感。”金國最終答應了趙構,但卻提出了四個條件:對金奉表稱臣;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割唐、鄧、商、秦四州;殺死抗金主帥嶽飛。趙構壹壹允諾,並於紹興十壹年十二月末除夕夜,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嶽飛與其子嶽雲。

二、楚懷王聽信讒言放逐屈原

周赧王十壹年(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漢江以上,今河南南陽西峽、淅川壹帶)。秦楚復合,與屈原謀劃相反,而奸人必有讒言害之,避地漢北,當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歸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擊退了三國聯軍。次年,秦國壹大夫與太子橫因為私事爭鬥被殺死。

太子橫懼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國。此事使秦、楚兩國關系惡化,導致了此後秦國對楚國的頻繁進攻。“屈原憎恨楚懷王聽信小人讒言,讓不真實的語言蒙蔽了正確的語言,這些謠言將會損害楚國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擴展資料

人物評價:

毛澤東:“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聖。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壹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裏。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壹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壹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壹等明星”。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