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後面又畫著壹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解析
這壹首說的是妙玉。
判詞前“畫著壹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與判 詞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潔之地。
妙玉出身於蘇州壹個“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當了尼姑。她“文墨也 極通”,“模樣又極好”,也是大觀園中的壹位姣姣者。說她“潔”,是因她嫌世俗社 會紛紛擾擾不清凈才遁人空門,這是壹層含義;她又有“潔癖”,劉姥姥在她那裏喝過 壹次茶,她竟要把劉姥姥用過的壹只名貴的成窯杯子扔掉。她想壹塵不染,但那個社會 不會給她準備那樣的條件,命運將把她安排到最不潔凈的地方去。按規矩,出家就要“ 六根凈除”,可她偏要“帶發修行”,似乎還留壹手,這是她塵心末斷的壹個根據。第 六十三回寫寶玉過生日時,妙玉特意送來壹張拜帖,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扣芳辰 ”。壹個妙齡尼姑給壹個貴公子拜壽,這在當時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覺地對寶玉萌生了壹種愛慕之意。這類地方把壹個少女隱秘的心思寫得極細。 作者寫這些細 節,不是要出妙玉的醜,不是對她進行譴責,而是充滿了憐惜之情。壹個才貌齊備的少 女,冷清清地躲在廟裏過著那種枯寂的生活,該是多麽殘酷!她的最後結局如何呢?有壹 條脂批說: “瓜洲渡口……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推測起來,她可能在榮府敗落後 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買去作妾。這是多慘的悲劇。這應該是“終 陷淖泥中”的含義,與高鶚續書寫的被強盜掠去有別。
註釋
此判詞寫的是妙玉。
“潔”——操守清白。《楚辭·宋玉·招魂》:“朕幼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不受曰廉,不汙曰潔。同時,也是佛教所標榜的凈。佛教宣揚殺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潔凈的行為,人心也是不潔凈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壹塊潔凈的地方,唯有菩薩居處才算“凈土”,所以佛教又稱凈教。
“空”——虛。佛教指超乎色相現實的境界為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大乘義章》:“空者,理之別目,絕眾相,故名為空。”佛教認為人世間壹切都是空的。皈依佛教,又叫空門。雲空未必空句,說跳出了紅塵,也未必能如願。
“金玉質”——金玉喻貴重之意。《詩·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古凡華麗或可貴之物,常以金玉為喻,質是本體。金玉質,即本體十分貴重,如金玉般寶貴和純潔。喻妙玉身份。賈家仆人說她“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文墨也極通,經典也極熟,模樣又極好。”(十七回)
“陷”——即陷阱,捕獸或擒敵之坑坎。《禮·中庸》:“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護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
“淖(音鬧)泥”——爛泥、泥沼。淖即泥沼,為水泥相和。全句為:終竟墮入淖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