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所說的“詩言誌”含義並不完全壹樣。
《左傳》所謂“詩以言誌”意思是“賦詩言誌”,指借用或引申《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來暗示自己的某種政教懷抱。
《堯典》的“詩言誌”,是說“詩是言詩人之誌的”,這個“誌”的含義側重指思想、抱負、誌向。
戰國中期以後,由於對詩歌的抒情特點的重視以及百家爭鳴的展開,“誌”的含義已逐漸擴大。孔子時代的“誌”主要是指政治抱負,這從《論語》中孔子要觀其弟子之誌就可看出來。而莊子“詩以道誌”的“誌”則是指壹般意義上人的思想、意願和感情。《離騷》中所說“屈心而抑誌”,“抑誌而弭節”,這個“誌”的內容雖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負為主,但顯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憤激之情及對讒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內。至於他在《懷沙》中所說“撫情效誌兮,冤屈而誌抑”,“定心廣誌,余何畏懼兮?”。這裏的“誌”實際上指的是他內心的整個思想、意願、感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先秦“詩言誌”的內容是有發展變化的。
到漢代,人們對“詩言誌”即“詩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這個詩歌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基本上趨於明確。《毛詩序》說:“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情誌並提,兩相聯系,比較中肯而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