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關於畫畫的詩句

蘇軾關於畫畫的詩句

1. 蘇軾的提畫詩有哪些

蘇軾的題畫詩涉及人物、山水、動植物等各類,內容豐富,素來頗受人重視。

據最早的壹部題畫詩總集《聲畫集》收錄唐宋以來詠畫之作近八百首,其中以蘇軾最多,***146首。

清陳邦彥等編選《歷代題畫詩類》錄詩8962首,其中兩宋題畫詩1189 首,114 人,而蘇軾居冠,109首。

蘇軾的壹首著名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曉景”》,是為惠崇(是壹個能詩善畫的僧人)畫的壹幅名為《春江戲鴨圖)的繪畫作品題寫的詩。

其詩文是這樣的: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以上供參考。

2. 蘇東坡寫畫的詩

蘇軾有關唐代繪畫的題詩,範圍既廣,數量又多,涉及人物、山水、花鳥等各個畫種、諸多唐代名家.唐代名畫《虢國夫人夜遊圖》便是其中之壹.因該畫原作現已失傳,所以他寫的同名題畫詩就成為至今關於此畫的最全面最可信的記載了.詩中寫道:“佳人自鞚玉花騘,翩如驚燕踏飛龍.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光明宮?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貴人,走馬來看不動塵.明眸皓齒誰復見,只有丹青余淚痕.人間俯仰成今古,吳公臺下雷塘路,當時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蘇東坡全集》第十六卷)。

3. 蘇軾的著名詩詞書畫有哪些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

書有《蘇軾論書》《易傳》《書傳》太長了 ,就不寫了。

蘇軾善畫竹石,真跡僅有《古木怪石圖》

4. 關於畫畫好的詩句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采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行香子過七裏灘 蘇軾

壹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壹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5. 關於畫畫好的詩句有哪些

1、鬼物圖畫填青紅唐韓愈 韓愈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2、江圖畫水葒唐李賀 李賀 《惱公》

3、江圖畫水葒唐李賀 李賀 《惱公》

4、飛閣卷簾圖畫裏唐杜甫 杜甫 《即事》

5、怎生圖畫如何繡宋李之儀 李之儀 《千秋歲·萬紅暄晝》

6、圖畫也應難宋舒亶 舒亶 《滿庭芳·紅葉飄零》

7、瀟湘圖畫迎千騎宋韓淲 韓淲 《虞美人·曉來壹陣催花雨》

8、歸去空傳圖畫宋葛勝仲 葛勝仲 《西江月·山鎮紅桃阡陌》

9、水墨新描圖畫宋周紫芝 周紫芝 《西江月·誰把藍揉翡翠》

10、圖畫若為工宋李綱 李綱 《望江南/憶江南》

11、不用丹青圖畫、上淩煙宋向子諲 向子諲 《南歌子·我入三摩地》

12、而今圖畫宋張元幹 張元幹 《念奴嬌·秋風萬裏》

13、雅宜圖畫宋張元幹 張元幹 《念奴嬌·垂虹望極》

14、宜將圖畫宋曹勛 曹勛 《念奴嬌·禁煙過也》

15、圖畫上鱗閣宋曾覿 曾覿 《水調歌頭·圖畫上鱗閣》

16、百般景物堪圖畫宋張掄 張掄 《踏莎行·秋入雲山》

17、便是天然圖畫宋張掄 張掄 《朝中措·蕭蕭蘆葉暮寒生》

18、怕入丹青圖畫宋辛棄疾 辛棄疾 《水調歌頭·萬事到白發》

19、丹青圖畫宋辛棄疾 辛棄疾 《念奴嬌·江南盡處》

20、待細把、江山圖畫宋辛棄疾 辛棄疾 《賀新郎·翠浪吞平野》

21、舒卷江山圖畫宋楊炎正 楊炎正 《水調歌頭·寒眼亂空闊》

22、琴書圖畫水沈煙宋韓淲 韓淲 《浣溪沙》

23、且寄西郊圖畫中宋李曾伯 李曾伯 《沁園春·雨抹晴妝》

24、總堪圖畫宋李曾伯 李曾伯 《滿江紅·鎮日山行》

25、縱有丹青圖畫宋無名氏 無名氏 《朝中措·山城水隘小橋傍》

26、洛陽圖畫宋無名氏 無名氏 《滿庭芳·梅子成陰》

27、天開圖畫江山秀宋無名氏 無名氏 《齊天樂·天開圖畫江山秀》

28、圖畫上淩煙宋無名氏 無名氏 《滿庭芳·威策冰河》

29、圖畫上淩煙宋張掄 張掄 《滿庭芳·威徹冰河》

30、天開圖畫元淩雲翰 淩雲翰 《蘇武慢·驢背馱詩》

31、圖畫裏、昔日天臺元淩雲翰 淩雲翰 《蘇武慢·醉裏閑吟》

32、舊見輞川圖畫裏元元好問 元好問 《臨江仙·明月清風無盡歲》

33、天開圖畫元淩雲翰 淩雲翰 《蘇武慢·驢背馱詩》

34、圖畫裏、昔日天臺元淩雲翰 淩雲翰 《蘇武慢·醉裏閑吟》

35、堪向幽屏圖畫元尹誌平 尹誌平 《西江月·莫羨喧嘩京市》

36、也堪圖畫宋無名氏 無名氏 《行香子·凈掃塵埃》

37、圖畫裏只少耳邊朱暈清朱彜尊 朱彜尊 《洞仙歌·三竿日出》

38、圖畫天開宋釋紹曇 釋紹曇 《偈頌壹百零四首》

39、圖畫之巧宋釋正覺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6. 看蘇軾怎麽用詩作畫

找到壹首當代名家寫的描寫蘇軾的唯美古詩詞名言名句,供參考:儋州市英雄遲暮文/李者也大江東去入海終,巨浪淘盡風流蹤。

蘇軾暮年天涯貶,英雄晚景嘆淒清。曾經激越遠如雲,當年豪邁去似風。

千古墨客終壹叟,萬代文豪今壹翁。然則同為白發老,壹樣銀絲兩樣生。

凡夫至死空萬事,英雄遲暮萬事空。空萬事者事皆廢,萬事空者事曾興。

但求不負才八鬥,濃墨且書誌滿胸。詩詞文賦開門戶,書畫音茗皆成宗。

盛年凡夫僅凡夫,遲暮英雄亦英雄。人生誰能料後事,後事料盡壹無成。

壯歲勿荒淩雲誌,哪管遲暮淪蒿蓬。註東坡書院,位於海南省儋州市。

建於1098年,明代更為現名,古代儋州最高學府。北宋文豪蘇東坡晚年被貶至此地,當年意氣風發的壹代才子,老來晚景淒涼,遠離親人故友,幾乎病死在當時的大荒之地。

後來自尋樂趣,建立書院,教化人民,使得海南從此文風興盛。現雕塑有蘇東坡、蘇過、黎子雲等人物形象。

7. 蘇軾的評畫詩有哪兩首

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蘇軾在題畫詩中,首先提出了繪畫的品評標準,即畫中有詩。

他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雲:“昧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日:‘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此摩詰之詩也。或日非也,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

蘇軾稱贊王維創造性地把詩歌和繪畫有機地結合起來,稱贊他的《藍田煙雨圖》象他的這首《山中詩》壹樣,色彩明麗,清新秀美,表現出作者恬靜的性格,高清的韻致,總之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孕育著豐富的詩意。他把這作為衡量畫品高下的根據。

如果說,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只提出評畫標準,那末他在《王維吳道子畫》壹詩中則對這壹標準作了具體的闡述。他先評吳畫:‘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他推崇吳道子所畫的《至人談寂滅圖》,說圖中的至人、悟者、迷者、蠻君等,各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他還曾稱吳畫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即吳畫既能自出新意,不為規律所束縛,又能在豪放的筆墨之外,表現事物之理。盡管吳道子有天縱之才,窮丹青之妙,他還認為不如王維。

在《王維吳道子畫》中他繼續寫道:“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無間言。”

這裏所說的“得之於象外”,就是畫家創作要有“象外之意”,“象外之旨”,亦即畫中有詩。他把這個作為區別畫家與畫工、區別畫品高下的根據。

認為吳畫雖妙絕,但缺乏象外意,味外味,只能“猶以畫工論”。而王維則不然,所畫的《祗園弟子像》,人物瘦骨似鶴,有清贏示病之容,心如死灰,有隱幾忘言之狀,表現出壹種恬淡清寂的精神境界。

他也欣賞王維所畫的兩叢竹,雪節霜根,交柯動葉,顯示出高潔的品德。總之是贊賞王維不僅能描摹客觀對象的形貌神態,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出自己所向往的精神境界。

這就是他所說的“得之於象外”的含義,並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揮灑自如,才能“有如仙翮謝籠樊”。他還進壹步指出,畫中有詩的詩意,正是畫家的性格、氣質、教養的具體體現:“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王維的壁畫充滿詩意,就因為他同時是傑出的詩人,他的畫同他的詩壹樣,清新敦厚,超妙脫俗,根本的原因是由於他具有幽花香草般的純潔的品德,有很高的學識教養。

正由於此,他才把王維的畫置於畫聖吳道子之上。 這首詩不粘滯在畫上發論,而是比較完整地闡述了他的畫中有詩的可貴見解。

他強調畫中要有象外之意,畫家通過畫面表現自己的思想性格,強調文化素養對藝術創造的巨大作用。這些就成為以後文入畫論的核心,對以後文人畫的興起,起了推動作用。

由於畫中的詩意是象外之意,是藝術家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養的產物,而且通過畫面間接表現,因此要求鑒賞者必須具備學識教養,必須特具理解力,感受力。例如當時的偉大畫家李公麟曾創作《陽關圖》和《歸去來圖》,其構思立意能擺脫世俗之見,壹般人很難領會,即使著名的詩人和書畫家黃庭堅在《題陽關圖》中,也只點出離情別緒:“斷腸聲裏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

在《題歸去來圖》中,只看到陶淵明歸隱的喜悅:“日日言歸真得歸,迎門兒女笑牽衣”。而蘇軾則不同,他看到畫家在陽關水濱畫壹釣者,悠然閑暇,哀樂不關其意,於是就題詞:“龍眠獨識殷勤處,畫出陽關意外聲。”

這“意外聲”就是諷刺輕離別的“名利客”。他看到畫家不按通常的辦法,把陶淵明畫在田園松菊間,而是讓這位高士徘徊在水邊。

用湍急的流水顯現其急於求去的內心活動。這與汲汲於功名利祿的“名利客”適成對比,所以他涉筆成趣:“為君翻作《歸來引》,不學陽關空斷腸。”

蘇軾的這壹題詩之所以高人壹籌,就在於他與李公麟都是詩人兼畫家,“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同時也由於他“不粘畫上發論”,能巧妙地把兩幅畫聯系起來,用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筆觸,加深了畫面的詩的意境。

除了山水畫、人物畫外,蘇軾認為花鳥畫和其他畫也應畫中有詩。人們經常提到他的《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中的名句:“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用以說明他論畫重神似,論詩重含蓄,這自然言之有據。但他特別欣賞的則是王主簿畫中的詩意:“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

這是說王主簿筆下春意盎然,所畫的瘦竹、幽花、雙翎、蜜蜂,巧奪天工,形神兼備,簡直就是詩。也正是在這首詩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論點:“詩畫本壹律,天工與清新。”

至於他為惠崇《春江曉景》所作的題跋,因能深入地揭示出畫中的詩的意趣,至今仍流傳萬口,深受人們喜愛。 二、“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瘠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蘇軾不同意杜甫的書論,因為書體之中有雄偉、勁峭、挺拔、凝重、圓潤等等,各有千秋,評書不能拘於壹格。

評書是如此,評畫也是如此,應允許繪畫的各種流派、各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