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惺《白雲先生傳》翻譯
林古度說:白雲先生陳昂,字雲仲,福建莆田黃石街人。從他的衣食住行看,人們都不知道他是什麽地方的人。他自己隱居在詩中,把詩歌當做自己的性命,只和馬公子交好。 自從莆田被倭寇入侵,城池被破壞,先生率領妻子兒女投奔豫章郡,以編制草鞋為生。後來由於生意不景氣,他又以占蔔為生。無論是泛舟彭蠡,在廬山休憩賞景,還是瞻仰陶淵明遺跡,都留下了詩作。不久進入楚國,由江陵入蜀地,他是附乘和尚的便船,並受雇於和尚,為他們燒火做飯前往的。到了蜀地仍舊受雇於和尚,於是有機會遊歷三峽、劍門這些勝地,登峨眉欣賞美景。和尚死後,他就從蜀地返回,寓居在湖北的江陵、松滋、公安和湖南的巴陵等處。 到了金陵,姚太守漸漸地把它當做賓客,供他住處和食物。壹段時間後,姚太守也去世,他無所依靠仍然在秦淮河畔以占蔔為生。有時在門上貼著字紙,替人家作詩文。那個地方的人家如果有小小的喜事和喪事,就帶些百錢和鬥米給他,他就按照來人的要求去做。沒有事的時候,又從事占蔔,有時再做些織草鞋的事。林古度與他的兄長林茂是福建人林孝廉初文的兒子,寓居金陵。有壹天,兄弟兩人經過白雲先生的門口,看到貼在門上的字紙,進到他的家,通過打聽才知道,他是福建莆田人。白雲先生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情況。他的屋內以草席為床,以瓦罐作竈,用過的紙筆,放滿屋子。見到他的詩作就誦讀起來。這時,古度雖年少,還能讀懂詩的大意,贊嘆不已。每當贊嘆時,白雲先生就轉過臉面向墻壁流淚悲傷,以至失聲。後來再經過他家門前時,就帶些食物給他吃,白雲很高興;又拿出詩作給林氏兄弟讀,他自己悲傷如前。過了幾年,最終因窮困而死。他的兒子急急忙忙出去置辦衣物棺木,將其掩埋在田野中。 古度兄弟倆急忙趕去索取他的詩集,壹無所獲,後來得到先生手書五言今體壹帙。他的詩作我不能為它命名,他在自序中說:“陳昂年輕時,特別愛好五言。只是家貧沒有很多的古書,得到王維的書就讀王維的,得到杜甫的書就讀杜甫的。有時根據作品的格式揣摩創作,有時引申其中的壹點加以發揮,把所思所想的都寫下來。 有評論說:人因為詩而顯名傳揚,可是只有二三個君子因為詩歌而顯名,詩歌這條路是多麽的狹窄啊 ! 對於那些達官貴人而言,詩歌並不是他們交遊品鑒所需的,這才使詩歌不能流傳到世上,這種情況很多。況且像陳昂這樣的布衣百姓呢!近有徐渭、宋登春,都是因為窮困而傳揚,在詩歌方面卻得不到顯揚,他們的詩歌都比陳昂遜色,可是沒有陳昂窮困。我曾經在思考白雲先生織草鞋、占蔔、受雇於人燒火做飯、為人寫作的時候,心中都有什麽想法?他看到紛紛攘攘從他面前經過的人,眼中卻把他們當做什麽人呢。探求他的內心所思卻不能知曉。我的朋友張慎言說:“從今天去集市,看見賣菜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唯恐有像白雲這樣的人。”他的話很有啟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