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以意逆誌知人論世。 小題2:與品德高尚的人(或優秀人物)為友。(1分)可上溯歷史,以古人為知音。(1分)不僅要誦讀古人的詩書,還要了解古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即知人論世。(1分) |
小題1: 試題分析:選段壹:“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意思是解說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孟子強調對詩歌的理解,不能只從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從全詩的基本思想出發,去去領會字句的含義。因此選段壹的文學批評的重要方法是以意逆誌。 選段二:“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意思是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必須了解作者的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為人,又必須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因此我們鑒賞和分析文學作品時,總要先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這種方法,就叫“知人論世”,現在“知人論世”已成為人們習用的成語。因此選段二的文學批評的重要方法是知人論世。 點評: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必須做出客觀周全的判斷,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顛倒,不可主觀臆斷。文本的主要觀點是隱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傾向是隱含在作者對材料的處理和評說之中的,對文本材料的解讀、對作者材料處理與評議的分析是我們獲取文本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認識的必由之路。離開了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準確判斷,就失去了對其進行“負責任”的評價的基礎。 小題2: 試題分析:孟了的本意是論述交朋友的範圍問題。鄉裏人和鄉裏人交朋友,國中人和國中人交朋友,更廣泛的範圍,則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還嫌不足,那就有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了。當然,也只有神交而已。這種神交,就是誦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而為了要正確理解他們的詩和他們的書,就應當要了解寫詩著書的人,要了解寫詩著書的人,又離不開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的問題了。因此孟子認為:與品德高尚的人(或優秀人物)為友。 點評:閱讀答題有壹個基本原則:答案就在原材料中。為此,根據題意,從原材料中找出與各個選項相對應的句段,並從這些句段中提煉有效信息,找準已知條件,作為解題的依據。這是答題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