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天的小學古詩如下:
1、原文: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釋義:
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卷起簾攏,憑欄遠望。院中楊柳依依,秋千輕輕搖動。院外黃鶯啼囀,燕子飛舞,小橋流水旁花瓣飛落。
賞析:
這首《天凈沙·春》通過選擇了早春時節富有特點的景物,描繪出了壹幅春風和煦、暖陽明媚、風物潤澤的春景圖。在寫法上,詞人重點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由“春山”“暖日”“和風”三幅畫面展開想象。
2、原文:
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釋義:
水上柔嫩的蘋葉,襯著岸邊潔的杏花;翠紅美麗的鴛鴦,拖著長長的綠漪浮漾。壹葉輕盈的畫搖出船,添幾闋情韻裊裊的“棹歌”。春光,輕靈搖蕩,明媚可人!水,好在無風無浪;天,好在半雨半晴。在疏淡的暮靄中,伴壹二紅粉知已泛舟南浦,更多了幾分含蘊不露的情意!
賞析:
這首詞寫春遊的情景。上片寫在葉嫩花明的春光裏,畫船輕蕩,鴛鴦戲浴,漁歌聲聲,給人以輕快明暢之感。下片“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二句,連用兩個“春”字,兩個“無”字,兩個“半”字,寫盡春光駘蕩之狀。後兩句寫人情,與上片“鴛鴦”呼應,突出"紅粉相隨”。
少女們相互媳戲追隨,在南浦遊玩,各得其樂。這首詞寫得明快,有生活氣息,擺脫了濃厚的富貴味,堪稱佳詞。
3、原文: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釋義:
風停了,塵土裏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雕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壹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壹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