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運動,古稱“跳百索”“跳白索”。清人潘榮陸在《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北京元宵節“跳白索”的活動;《松風閣詩抄》有加伴唱進行跳繩活動的詩句:“白光如輪舞索童,壹童舞索壹童唱,壹童跳入白光中”。跳繩種類之多,根據河南省劉衛峰教師的分類,把跳繩運動分為了五大類十亞類五十余小類,其中,新疆已將跳短繩的單人雙搖跳繩(即每向上跳躍壹次,使繩子從腳下通過兩次叫雙搖跳。亦稱:“跳雙飛”)作為中小學生“三跳”比賽之壹已有十多年了。下面是我帶小學生參加雙搖跳比賽所積累的壹些經驗,僅供大家參考:
壹、耐力的練習
小學生平時跳繩總是玩玩跳跳,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在訓練雙搖跳的時候,要讓學生壹開始就有目的地完成相應的次數:80次、90次、120次……這樣逐層遞進,反復的進行練習,待學生達到壹定的程度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規定成功次數及失誤次數為組合練習(例如:連續跳500次,失誤不超過4次。連續1000 次失誤不超過7次。)這樣層層遞進,有利於快速地提高成績,也可以采用競賽的教學法(如:將幾個成績相近的學生分成壹組,在不失誤的情況下,看誰能堅持得最久,最後壹名停下來的學生為勝者,則先停下的學生要接受小小的懲罰。)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頻率的練習
在雙搖跳的比賽中是有規定時間的,在規定時間內跳的次數多者勝出,有了時間及耐力的要求,要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學生在練習耐力的同時,要加快跳繩的頻率,到底怎樣才能加快頻率呢?通過反復實踐與觀察,認為關鍵在於必須將每次想上縱跳與下壹次縱跳中的時差縮短,同時還要註意動作的協調。其中可以采用成功教學法,在規定時間內在不失誤的情況下完成相應的次數,如:要求學生在40秒以內,男生完成100次,女生完成80次。在壹分鐘以內,男生完成130次,女生完成100次……學生在完成以後,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借鑒也是壹種方法。
難道妳會回避正確答案嗎?
還是相信真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