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紅燈籠的詩句 1. 描寫紅燈籠的句子
1、大紅燈籠高高掛,映出團圓笑臉龐;彩色元宵熱騰騰,現出團聚好年華。妳吃元宵我和
面,妳看燈籠我來掛。
2、除夕之夜辭舊歲,新年聯歡***舉杯!大紅燈籠高高掛,展望美好新壹年!五湖四海同慶
賀,全國歡騰笑開顏!祝妳除夕之夜喜事多,壹年更比壹年旺!
3、秋姑娘來到果園裏,果農正在往籃子裏放著壹個又壹個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子橙黃橙黃的
香蕉,還有像紅燈籠似的柿子。各種各樣的果實填滿了很多個籃子,果農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4、滿天掛的大紅燈籠壹齊亮了起來。河水相映紅彤彤倒掛燈籠,像壹把把燃燒的火。彩燈把
西塘打扮得紅澄黃綠青藍紫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165,色色俱全。
5、流光溢彩的煙花,清脆響亮的鞭炮,昭示著又壹個春節的到來。早春的風雪激蕩起開心的
歡笑,大紅燈籠映現出點點暖意,空氣中迷漫著溫馨而熱烈的氣息。
6、柿子樹上綴滿了沈甸甸的柿子,這些紅得透亮的柿子,像壹個個小紅燈籠,在繁密而又蒼
翠的冬青樹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可愛。
7、煙花三月時節,春雨過後,刺桐花便悄然盛開,雨霧的清新氣息裏多了壹份火熱的激情。
刺桐花花瓣堅實有力,飽滿挺拔,氣勢傲然。遠遠望去,猶如壹盞盞紅燈籠,在繁華的都市中
更富有感召力。
8、站在山坡上往下了望,只見壹行行的蘋果樹,像壹座綠色長城,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壹
株株蘋果樹上,碩果累累,又紅又大,似壹盞盞紅燈籠掛滿枝頭。
9、大榕樹上掛滿了大紅燈籠,壹個個紅燈籠像壹個個小精靈左搖右擺,好看極了。真是數不
勝數、美不勝收。
2. 春節掛燈籠的詩歌
芬芬糊粉紅燈籠,
黃胡子?
還是黃胡子的福字寫得好,
新年到了寫福字,
給軍屬送燈光榮《糊燈籠》
紅紅糊紅粉燈籠;
不知道房胡子的福字寫得好,
給軍屬送光榮燈;
芬芬糊完粉紅燈籠。
《新年到》
快樂的新年多熱鬧
無論男和女老和少
穿新衣帶新帽
大家樂樂陶陶
家家戶戶樂逍遙
過新年人人笑
見面說聲新年好
新年好快樂的新年多熱鬧
無論男女和老少
穿新衣帶新帽
大家樂樂陶陶
大家歡迎新年到
《寫福字》
房胡子;
紅紅糊完紅粉燈籠,
糊紅粉燈籠,
糊粉紅燈籠
3. 過春節的詩句(大燈籠,紅光閃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 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 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 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 ***說此年豐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 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毛滂
壹年滴盡蓮花漏 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 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 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 只與東君偏故舊
元旦試筆(選壹)
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 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 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 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 吹到東溟月上時
丁卯元日
錢謙益
壹樽歲酒拜庭除 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夢維魚
釣簾欲迎新巢燕 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 並無塵事到吾廬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 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 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 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壹部 五更歡笑拜新年
4. 關於紅燈籠的詩句有哪些
詩句>>>《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臨江仙--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李煜) *明滅的橙光氤氳彌漫,夜風帶過,似乎可以易然扯破,身後的幽幽深院,不知又有幾處雲裏。
5. 有關春節掛紅燈籠典故
過春節也稱過年,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
華夏各民族對“年”都極為重視,而且都有很多各自獨特的過法,尤其是孩子們壹提到年無不為之興奮,但真正能把“年”和“春節”說清楚的未必那麽多。 應該說,中國人過春節,最早始於虞舜。
公元前兩千多年前,舜即天子位,祭拜天地。人們就把他祭拜天地這壹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壹。
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古代稱新年為“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壹天是壹年的頭壹天,春季的頭壹天,正月的頭壹天,所以稱為“三元”;這壹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壹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宋 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壹上,壹,地也。”
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壹年的第壹個早晨,正月的第壹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
歷史上還有的將新年稱為“開年”、“開歲”、“芳歲”、“華歲”等,但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但是,由於古代各朝代歷法不同,又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古代各朝代元旦的時間確定也不同,如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到了漢武帝時,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壹歲之首,以正月初壹為壹年的第壹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壹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史料記載,古代的“春節”並不是指特定的某壹天,如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壹個立春稱“春節”。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壹日為元旦。但民間則始終把公歷元月壹日稱為“陽歷年”,仍把農歷正月壹日初壹稱“元旦”(也稱陰歷年)。
壹直到了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大典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即陽歷的元月壹日定為元旦,將通常都在立春前後的農歷正月初壹定為“春節”。而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則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壹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壹為高潮。
以上是正史,在民間過年還流傳著兩種說法,壹說是“年”是壹種怪物,是壹種散居在深山密林中的兇猛怪獸,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殘害生靈,吞吃活人。還有壹說,說“年”是深海裏的壹種怪物,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
它壹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泛濫,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兩種傳說雖不完全相同,但都有壹個***同點,就是“年”有活動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來壹次,而且“年”怕見紅顏色,怕聽爆炸聲,後來人們知道了“年”的弱點以後,每到這壹天晚就在大門上貼上紅紙,掛上燈籠,在院子裏攏旺火,燒竹子,在屋子裏使勁用用菜刀剁菜剁肉,用紅紙、燈籠和竹子燃燒的霹靂啪啦的爆炸聲和剁菜剁肉的聲音驚嚇“年”,把“年”嚇跑。
天亮以後,躲過災難的人們便互相慶賀,慢慢的就形成了過年和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壹壹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相互拜年"的風俗, 而且拜年要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友好,初壹拜本家、初二拜嶽家、初三拜親戚……等等,直至拜到正月十五。
過去,過年是有很多繁瑣的規矩的,各民族之間也有很多差異。如漢族壹過臘月初八就的開始做過年的準備了,寫對子,紮燈籠,祭祖,祭竈王爺,守歲,吃年飯,拜年,給孩子壓歲錢,(壓歲錢其實是"壓祟錢"的諧音。
“祟”是傳說中殘害兒童的鬼怪。八仙為了降服“祟”變八枚銅錢來躲在孩子枕頭下,嚇退了的祟。
後來就形成了新年給孩子壓祟錢以祝孩子平安的習俗。)初壹到初五不能掃地,(意思是不能把財掃走)大年三十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煮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煮破了,要說煮掙了,蒸饅頭蒸大勁饅頭裂開了,不能說饅頭裂開了,要說饅頭發了,年前要把十五之前的飲食都預備好,十五之前不能做新飯,等等……。
滿族過春節時要貼窗花、貼對聯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餃子,餃子講究有褶的,不能捏光邊的“和尚頭”餃子,恐日子過“禿”了。
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象征新的壹年財路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擺成圈,恐日子過得沒有門路。朝鮮族除夕壹般不守歲,不貼紅對聯,不掛紅燈籠,大年初壹早餐通常吃打糕或大黃米飯,吃各種魚、肉和山菜等。
過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蘇酒”,認為初壹喝這種酒可驅神避邪,延年益壽,午餐和晚餐,則要吃壹種名叫“德固”的食品。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舉行壓跳板、拔河等比賽。
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蒙古族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稱為“白節”。
過年的準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
6. 有關春節掛紅燈籠傳說或典故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已經快過年了,下了壹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只好先把隊伍拉到山裏,等過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過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何不乘人們過節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實,再定攻城之策。想到這裏,他馬上召集眾家兄弟商量了壹下,把義軍交給師弟,自己挑上湯圓挑子出了大營,直向渾城走去。
黃巢進了城門,壹直奔西街。走不多遠,見十字街前有壹夥人正指指劃劃地看什麽。剛好,這時對面來了個賣醋的老人,穿壹身破棉襖棉褲,手裏不住地敲著梆子。黃巢上前施禮說:“請問老人家,前面出了什麽事?”老人打量壹下黃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邊,低聲說:“前兩天黃巢帶兵攻城不下,到山裏去了,過幾天還要來的。官家貼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糧,唉!要打大仗了。”
兩個人正說話,忽聽壹陣馬蹄響,黃巢擡頭壹看,壹隊人馬飛馳而來,當兵的邊跑邊嚷道:“眾家百姓聽著,黃巢進城了,現已四門緊閉,跑不了啦,有發現賣湯圓的馬上報告。知情不報者誅滅九族!”
黃巢知道軍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東跑,忙忙地鉆進壹個巷子裏。進了壹家院子,隱在門後。等馬隊過去,這才出來往北跑。沒跑多遠,又聽見馬蹄響,知道馬隊又回來了,他壹轉身鉆進壹個小院。
黃巢插上門正要進屋,見壹個老人從屋裏走出來,正是十字街頭跟自己說話的那個老人,急忙走過去說;。“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來吧。”老人見了黃巢先是壹楞,接著點點頭答應了。
這時,街上傳來壹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有人打門。老頭著急了,話都顧不得說,急忙把黃巢領到後院,來到醋缸跟前,掀開缸蓋讓他鉆進去,說:“客官,先委屈壹下吧!”老人拿把掃帚剛要掃地,大門撞開了,十幾個官兵闖進來,把老頭圍住。官兵頭目說:“大白天,為啥插門?”老人說:“我怕小偷進來偷東西。”頭目追問:“有個大漢,妳把他藏在哪?”老人說:“我家大門插著,沒人進來!”壹頭目罵道:“胡說!他明明鉆到這兒來了。妳不想活了!”老人說:“官爺,妳不信,就請搜吧。”。頭目下令去搜查,十幾個官兵馬上進屋,翻箱倒櫃,乒乓壹陣亂響,東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兩口,醋流滿了院子,幸虧他們沒接著翻。
官兵走了,黃巢從缸裏爬出來,見滿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淚。他忙走過去安慰說:“老人家不要哭了,過兩天我賠妳幾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來說:“客官,妳快走吧,他們前邊去了,找不到人還會回來的。”
黃巢問:“老人家,現在天還不黑,到處都是官兵,我從哪裏出城呢?”
老人說:“妳出了這條巷子,鉆進對面院子,從後面出去便是天齊廟,妳先在廟裏藏著。天黑後,順著城墻往南走,走出兩丈多地有個豁口,妳就從那兒出去吧。”黃巢見老人厚道誠實,便進壹步打聽說:“老人家,這座城有何妙處,黃巢十萬大軍攻了三天競攻不破?”老人說:“客官有所不知,這城建在始皇時期,城墻又高又厚,上有滾木,兩廂藏有弓箭手。”黃巢問:“那就沒法了嗎?”
老人說:“要打城,不能從城門進,得從天齊廟的豁口進。”黃巢聽了很高興,轉身要走,又回過身來問:“老人家,妳知道我是誰嗎?”老人猶豫了壹下,說:“妳是黃大將軍。”黃巢說:“唐兵罵我殺人如麻,吃人不吐骨頭,妳不怕我嗎?”老人說:“那是官家說的,官家能有好話嗎?我們窮百姓正盼著妳來呢。”黃巢聽了很感動,想不到老百姓對自己這麽敬重,就說:“老人家,妳家有紅紙嗎?”老人說:“現成的沒有,店鋪裏能買到的。”黃巢說:“妳買幾張紅紙,紮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檐上。”
黃巢走後,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壹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買紅紙紮燈籠。
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了夏歷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壹聲號炮,內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了!
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河讜紅的的大門,起義軍壹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抓贓官老財,只壹宿就把貪官汙吏、土豪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