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蘊就是文學作品裏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壹種風骨,表現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壹般來講文學作品都有三個層面,即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詩歌鑒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2)意境: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意境理論最先出現於文學創作與批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創作中有“意象”說和“境界”說。唐代詩人王昌齡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緣境”的理論,劉禹錫和文藝理論家司空圖又進壹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創作見解。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壹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
3)風格:
風格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詞源於希臘文στ λο, 本義為壹個長度大於寬度的固定的直缐體。近現代以來,人們廣泛地在美學、文學、藝術、文藝評論等領域使用該詞。 風格的本質意義還在於,它既是藝術家對審美客體的獨特而鮮明的表現的結果,也是藝術欣賞者對藝術品進行正確的欣賞、體會、品味的結果,因而它在某種更深刻的意義上揭示了藝術創作與欣賞的本質特徵之壹——現實世界與審美客體的無限豐富性與多樣性。
4)格調:
格調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某種存在。其實,再高、再隱秘的格調通常都得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說,在客廳裏放壹個假山,做壹個噴泉,可能是農民企業家的格調。在客廳裏布置壹個大魚缸,那是中產階級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講格調的人衣食住行都講究名牌…… 格調,有時不過是壹種框架,不去理會概念上的格調,反而可以從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調來。
5)品位:
品位是對事物有分辨與鑒賞的能力。品位,應該是學識、是氣魄、是人格、是素質,是生活困苦中的樂觀,是驚濤駭浪中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