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
shǐ wú qián lì
解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出處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卷十二:“牢落文章第壹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註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用於重大事情上。壹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例;不能讀作“liè”。
辨形例;不能寫作“列”。
近義詞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接連不斷
辨析~與“前所未有”區別在於:~偏重在“史”和“例”;用於強調歷史上從未有過;而“前所未有”指以前沒有;語氣較輕;適用範圍比~廣。
例句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的兩萬五千裏長征;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的壹頁。
7.看圖猜謎語(提示:四字成語)8.看圖猜謎語(提示:四字成語)分割線小1986年春節壹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壹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強字猜壹四字詞看圖猜成語外強中幹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解釋幹: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裏空虛。
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來形容貌似強大;實質虛弱的人或集團。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強;不能讀作“qiǎnɡ”或“jiànɡ”;幹;不能讀作“ɡàn”。
辨形中;不能寫作“忠”。
近義詞外剛內柔、外方內圓
反義詞外柔內剛、外圓內方
例句
(1)他寧可讓別人說自己膽小;也不去充當~的好漢。
(2)超級大國貌似強大;其實不過是~的紙老虎。
看圖猜成語蟬字中.的單子單飛打壹四字成語。蟬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蟬腹龜腸 古人認為蟬只須飲露,烏龜只要喝水。比喻饑餓之極。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偽混淆。
春蛙秋蟬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貂蟬滿座 貂蟬: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舊用作達官貴人的代稱。舊指官爵多而濫。
功薄蟬翼 功勞象蟬的翅膀那樣微薄。形容功勞很小。常用作謙詞。
寒蟬淒切 寒蟬:冷天裏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淒慘而低沈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寒蟬仗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壹樣。比喻壹句話也不敢說。
黃雀伺蟬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禍事臨頭還不知道。
金蟬脫殼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壹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
噤若寒蟬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壹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蛙鳴蟬噪 蛙聲和蟬聲,使人聽了厭煩。比喻拙劣的議論或文章。
蟹匡蟬緌 匡:背殼;緌:蟬的針吻。比喻名是實非,兩不相幹。
仗馬寒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壹樣。比喻壹句話也不敢說。
此圖猜壹四字成語原題應該是這樣的吧~
10愛憎分明 3自衛反擊 5生氣勃勃
6蠻不講理 4文質彬彬 8黑白分明
6大有作為 5以禮待人 14貌合神離
密碼數字即是指成語中相應筆劃的字:
所以
10愛憎分明--愛--愛屋及烏
3自衛反擊--衛-精衛填海
5生氣勃勃--生-舍生取義
6蠻不講理--講-講古通史
4文質彬彬--文-文明禮貌
8黑白分明--明-明察秋毫
6大有作為--有-有苦難言
5以禮待人--禮-禮賢下士
14貌合神離--貌-其貌不揚
答案:愛衛生 講文明 有禮貌 望采納啊,謝謝啦~
abc的諧音四字成語
群雌粥粥、相貌堂堂、鐵中錚錚、天網恢恢、天下洶洶 鐵板釘釘、、殺氣騰騰、熱氣騰騰、含情脈脈、天理昭昭、無所事事 喜氣洋洋、文質彬彬ab的成語氣息奄奄、秋波盈盈 、書空咄咄、神采奕奕、死氣沈沈 逃之夭夭、書聲瑯瑯書聲瑯瑯、人才濟濟人情洶洶 人心惶惶、 瘦骨嶙嶙、千裏迢迢、人言籍籍、生機勃勃、童山濯濯、情意綿綿、萬裏迢迢萬目睽睽 威風凜凜、 人言嘖嘖、想入非非
是壹個看圖猜壹四字成語(分不夠,我就講百裏挑壹
bǎi lǐ tiāo yī
[釋義] 在壹百個裏挑選出壹個。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別突出。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二十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裏挑壹的。”
[正音] 挑;不能讀作“tiǎo”
[辨形] 挑;不能寫作“桃”。
[近義] 數壹數二 鳳毛麟角 出類拔萃
(高分)猜壹四字成語喋喋不休?
帶諧音的四字成語汪洋浩博 〖解釋〗形容人的氣度寬廣、文辭豪放、學識淵博像水勢浩大無邊。
有諧音的四字成語根深蒂固 - 學海無涯 - 學而不厭 - 學非所用 - 學究天人 - 學無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