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的情參考

詩歌的情參考

在已出現的各種文體裏,詩歌是有最有情的。小說以或簡單或復雜的故事情節說話,即使存在什麽感情的問題,那也是作者在小說之外的表達,是客觀的;散文倒是站在了主觀的位置,可是散文往往感情太過濃重,在營造美感上就削弱了散文自身的魅力;對於壹般的應用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就沒有異議了;詩歌在這個情的問題上可以說是把握到了恰當的分寸,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飽滿而不濃重,簡單而不單薄。

 關於詩歌的情,我簡單的把她分成兩種。壹種是有溫度的情,壹種是沒溫度的情。所謂的溫度就是感性,這兩種情也就是感性的情和理性的情,壹般而言,感性的人是感情豐富的,理性的人則顯得感情冷漠。但是不管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它們都是詩歌的情。

 有溫度的情,也就是感性色彩比較強烈的詩歌,壹般以愛情、親情、友情和贊歌為題材,這些詩歌感情相對飽滿,表達相對直白,有鮮明的情感在詩歌文字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舒婷的《致橡樹》、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類詩歌壹般有很強的韻律美,讀來朗朗上口,便於朗誦。

 沒溫度的情,也就是比較理性的詩歌,壹般寫壹些有關哲理、道理和社會現象的題材,這些詩歌感情相對理性,表達相對含蓄,文字相對晦澀,篇幅相對不長。比較典型的就是泰戈爾的詩歌《飛鳥集》。這些詩歌壹般用凝練的文字,簡單的結構,嚴謹的`構思和睿智的思想將讀者完全征服。

 在把握這兩種感情的時候,要處理好感情和文字的關系,要用最恰當的文字表達最真實的感情。對於這兩種情,其實代表的是詩歌另壹種劃分——篇幅的劃分:長詩和短詩。長詩和短詩猶如佛家的參悟和頓悟,前者是思維的持續,後者是靈感的閃現。對於感性的人,壹般容易沖動,壹旦感情和靈感爆發,就會壹發而不可收拾,這種時候是比較寫長詩的(相對篇幅長壹些的,不是某種定義上的長詩),此時感情和文字猶如滾滾江水,壹瀉千裏,壹般可以壹氣呵成,酣暢淋漓,就是不能壹氣呵成,基本也能勾勒出壹個比較滿意的框架。

 而理性的人,相對理智,凡事深思熟慮,這樣顧慮的就太多,靈感來的時候就不適合寫篇幅比較長的詩,這時候短詩才是他的最佳選擇。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詩人壹般能找到最準確和最凝練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詩歌需要有古人“撚斷數根須”的精神。這樣寫出來的詩歌就有韻味、有嚼頭了。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的,我說的這些長詩和短詩的文字不是針對詩人性格的,而是針對詩人在寫詩前的狀態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壹個人歸類到他是什麽類型的人,好人或者壞人都是不準確的,就像感性和理性,人的性格是呈鐘擺運動的,所以我說的是詩人在寫詩前的那個性格狀態。

 這些僅是我壹個和詩歌做了多年朋友的人的壹點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