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高適有名的詩

高適有名的詩

高適有名的詩有《別董大》、《燕歌行》、《塞上聽吹笛》等。

——高適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並稱“高岑”,還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有《高常侍集》等傳世。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高適於四十六歲時才經人舉薦中第,授封丘尉。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後,高適為淮南節度使,討伐永王璘謀反。討平永王後,又受命參與討安史叛軍,曾救睢陽之圍。後因敢於直言,被貶官太子詹事。

高適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較強,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

高適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高適詩歌的註意力在於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

《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鬥兵稀”勾劃淒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士們戰鬥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

高適以古之大將軍自詡,可見胸中豪氣端的千鈞。他縱酒馳獵,狂狷之處不亞李白,其所賦名篇《別董大》足以見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