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白話裏順口寫出的,壹般叫新詩,也就是現代詩歌。也有寫的古意濃郁,但是未按格律去寫的古詩,壹般稱作古風,古風壹般對格律和韻字不做嚴格要求。
律詩通常是指七律,五律等,也有四言,五言、七言絕句。
律詩基本知識:
(1)律詩
律詩也分五言和七言兩種,每壹種都限定壹首八句,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也和絕句壹樣,在南朝齊梁時就有這種形式出現,只是格律還不完備。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七律方才形成。
律詩常見的都是用平聲韻腳。律詩用韻的地方是壹、二、四、六和末句。第壹句既可用韻,也可以用鄰韻或不用韻;如果不用韻,句末壹字壹般都用仄聲。律詩字句間的平仄安排,也和絕句壹樣,要求壹句之中,節拍字平仄交錯;第壹、二句之間,第三、四句之間,第五、六句之間和第七、八句之間,平仄對立;第三句和第二句之間,第五句和第四句之間,第七句和第六句之間,平仄相粘。
律詩還必須講對仗,每兩句稱為壹聯:第壹二句稱為“首聯”或“起聯”,第三、四句稱為“頷聯”,第五、六句稱為“頸聯”(又稱“腹聯”),第七、八句稱為“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就規定必須要用對仗,就是兩句中的詞組結構和詞性要相同,互相成對,象古代的儀仗隊壹樣,兩兩相對。律詩的頷聯和頸聯,也就是兩副對聯。
例如晚唐詩人韋莊作的七律《夜雪泛舟遊南溪》的中間兩句:
┌兩岸嚴風吹玉樹,
頷聯┤仄仄平平平仄仄
└壹灘明月曬銀沙。
(平)平(平)仄仄平⊙
┌因尋野渡逢漁舍,
頸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更泊前灣上酒家。
仄仄平平仄仄⊙
其中頷聯出句的詞組結構是兩岸、嚴風、吹玉樹,對句的詞組結構是壹灘、明月、曬銀沙,都是二、二、三字組成的三個詞組,對得非常工整。再看它的詞性相對情況:“兩岸”是由數詞“兩”和句詞“岸”組成的詞組,而下句的“壹灘”,也是由數詞“壹”和名詞“灘”組成的。“嚴風”,“明 月”,都是由形容詞修飾名詞構成的詞組。“吹玉樹”動賓結構,“曬銀沙”也是用同樣詞性的字組成的。
五言律詩四十字,七言律詩五十六字中,基本上不允許出現重復字。這是律詩的壹般規律,但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類的疊字對,和李商隱《當句有對》中“池光不定花光暝,日氣初涵氣乾”之類的當世絕對,則還是算合乎格律的。
以上我所講的這些,都是學習寫詩的基礎知識,當然,妳如果只想寫著玩玩,其實也不必這麽認真呢!但從我個人學習的習慣來說,我是個認真的人,尤其對待學習:但凡我學的東西,我都希望我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首先要把它的要求搞清楚,至於是否可以做到,這個要待以時日,並且還要看自己的的時間和興趣了。
古典詩詞中有關詩詞的寫法,還有律排和古體詩(又稱為古風),具體要求是:
(2)排律
排律就是句數增多的律詩。壹般律詩只有八句,但排律不受句數的限制,可以從十句起,壹直寫到壹二百句不等。如杜甫的排律《夔州書懷》,就用了壹百個韻(二百句)。
排律也和壹般律詩壹樣,每句各五字或七字,以上下兩句為壹聯。除首聯和尾聯以外,其余中間的句子,不論多少,每聯都成對偶,與律詩頷聯、頸聯的形式相同。其它如用韻、平仄、粘對先進壹切格律,也都和律詩相仿。
(3)古體詩(也叫古風)
唐朝開國初期格律詩的形式確立以後,後代詩人在寫格律詩的同時,仍然沒有放棄古詩形式的運用。他們繼承了從《詩經》出現以來各個時期現實主義的寫作方法,不但寫作技巧更見純熟,而且詩歌內容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面也比過去廣泛。如李白《行路難》、杜甫《垂老別》、高適《燕歌行》、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居易《賣炭翁》、韓愈《山石》、李賀《夢天》等。
古體詩的形式是極其自由的,除了必須用韻外,凡近體詩需要遵守的格律,在古體詩中都不受約束。又從唐人的古體詩中,可以看到當時使用律句的技巧已日趨成熟;因而在古體詩中也已出現了用平仄交錯方式寫的詩句,並且有時還使用對偶句子,這些都是與近體詩出現以前的古體詩有所不同的地方。
通常人們不想按格律寫的,都稱為古風,但是,古風也要壓韻。
律詩基本要求:
壹,聲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這是格律詩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1,句內平仄相間(指的句內詞單元);
2,聯內句間平仄相對(其中第2,4,6個字尤其不可錯),否則叫失對,乃格律詩之大忌;
3,聯間鄰句間平仄相同(其中第2,4,6個字尤其不可錯),否則叫失粘,也是格律詩不允許的;律詩在平仄上也有特別要求,主要表現為:
第壹,律詩的平仄有“粘對”規則。“對”就是對立,上文已經提及,這裏不再重復。“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後聯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與前聯對句的第二字相壹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可見“粘”的規則是很嚴格的。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後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壹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的。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第二,律詩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詩格律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都註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壹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壹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壹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那就必須采取補救(見下文)的辦法。
第三,律詩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壹字用拗,後面就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壹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壹個平聲。“拗救”的具體方式是極其復雜的,我們無須壹壹了解。
4,腳分明,不可踩腳(指的在白腳與韻腳平仄相同)
詳細平仄要求可參閱凝眸-潮汐先生的帖子。
二,對仗要求
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必須對仗,而且要工對。
指的在對應處字數相同、語序相同、詞性相同、意義相當或相對
對仗必須與平仄聲律相結合,最好平仄也相對。
三,押韻要求
1,偶數句尾必須押韻
2,首句可押可不押,壹般首聯對仗首句不入韻為多,首聯不對仗以首句入韻為多。首句不入韻五言為多,七言為少。
3,壹般押平聲韻為多
4,壹韻到底
5,腳分明
6,不可用同壹字重復作韻,也不要連續使用同音字作韻
7,不可撞韻,指的不該押韻的白腳上押了韻,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8,盡量避免擠韻(在不適當的地方用了同韻母的字)
四,章法要求
格律詩在壹首詩的結構上要做到“起、承、轉、合”,
做到句子成雙成聯,聯內相承,聯間遞轉,首聯起承,尾聯轉合
古典詩詞:
提起古典詩詞,有必要先解決壹個問題,就是什麽是古典詩詞。我以為,所謂中國古典詩詞,是指漢語言所獨有的壹種有韻的最為含蓄凝練地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之壹。
這個定義包括三個方面。
第壹,它是壹種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我們知道,壹般意義上認為,文學體裁有四種,詩詞、散文、小說、戲劇。詩詞是其中之壹。那麽,既然是文體之壹,它必然具有壹般文體所具有的特點,就是講究謀篇布局。在詩詞創作裏,我們稱之為章法。在謀篇布局裏,詩詞應有的波瀾、線索、脈絡等等,都和其它文體壹樣,是需要處理好的關鍵。
第二,它是有韻的文體。這壹點,就使詩詞壹下子與其它文體形式區別了開來。因此,我以為,沒有韻或者壓韻不正確的,不能劃歸詩詞這個範疇。當然,在詩詞產生的初期壹些未成型的文字、現代的新詩(尤其某些探索中的東西)以及由外國文字翻譯過來的作品,因為有著根本的文化差異,不能同日而語,不去爭辯,也沒必要討論。基於這壹點,為了體現詩詞的音樂美、節湊美,就要講究格律。因此,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練的。詩詞、散文都是直接書法情感的文體。但詩詞是最凝練最含蓄的。這壹點,就把散文(包括雜文類)區別開來。含蓄與凝練,是要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此,表達的技巧,文字的生動準確,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壹。
律詩的章法
所謂章法,就是壹首詩謀篇布局的方法。
律詩***八句,兩句為壹聯。根據各個聯的位置,壹般習慣上稱為首聯(即詩的前兩句),頷聯(又叫承接聯,即第三、第四句),頸聯(又叫轉折聯,即第五、第六句),尾聯(即第七、第八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對的要求外,中間兩聯要求對仗。有時由於首聯已經對仗了,頷聯可以不對,稱為偷春體。但頸聯是壹定要對的。
律詩講究起承轉合。律詩如此,絕句也是壹樣。起承轉合四項任務,壹般分由四聯分別來完成。所以,首聯又可以叫起首聯,頷聯叫承接聯,頸聯是轉折聯,尾聯合,就是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