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表明自己高尚節操的詩句

表明自己高尚節操的詩句

1. 關於古人高尚節操的詩句

2. 關於節操的詩句

關於古人高尚節操的詩句 1.關於高尚節操的詩句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

2.暗喻保持高尚節操,清白無汙的詩句

露重飛難進,風多易響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駱賓王(唐)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己,非是籍秋風。《蟬》虞世南(唐)素萎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不覺,月曉風清欲墜時。《白蓮》陸龜蒙(唐)留得歲寒真氣在,梅花如照蕪城。

《廣陵吊史閣部》黃燮清(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於謙(清)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貧交行》杜甫(唐)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唐)。

3.有高尚節操的古代文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壹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沈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關於節操的詩句 1. 關於高尚節操的詩句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雕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壹生沈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壹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壹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誌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壹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誌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幹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麽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壹》)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壹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沈淪:指沈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幹,好事即使細微也壹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鬥,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裏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註意檢點規範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壹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雕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誌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壹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壹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

2. 有關氣節的詩句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

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 寫兩首表現崇高節操的古詩

過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石灰吟

作者: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夏日絕句

作者: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獄中題壁

作者: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4. 有關名族氣節的詩句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出塞曲》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滿江紅》宋嶽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壹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明·於謙《立春日感懷》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