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西湖懷古(二)三臺夢跡

西湖懷古(二)三臺夢跡

遊西湖數次,只知楊公堤背靠青山,腳踏湖水,卻不知楊公堤所倚之處還有個響亮的名字——三臺山。

如其長兄五臺山壹樣,三臺山也實打實的有三座山包,分別為左臺山、中臺山、右臺山。只是不同於五臺山上的萬人朝拜,三臺山下卻獨顯清幽。

入夜,北京崇文門外,前日密布的陰雲仍未散去,無月無光。時任都督同知的陳逵,帶著家中兩位族弟,借著城樓上的點點火光,壹步步接近著崇文門。火光時明時暗地照亮著城門前不大的壹片空地。往日行人走馬的地方,如今已成了禁區,只在空地的邊緣,四散擺著壹些盛滿了酒菜的碗筷,雨後的泥濘裹挾著遍地紙錢。空地中央,橫著壹具屍體,半米外,是仍泡在血中的頭顱。這是曾經的大明兵部尚書,於謙。

八年前,同樣在北京城的高墻之外,於謙平生第壹次穿金戴甲,以偏師擊退瓦剌大軍,力保京城。8年後,這位救國英雄卻倒在了大明朝的劊子手下。

忽的壹陣大風呼嘯,吹滅了城頭的火把,城墻上的士兵嗡嗡地壹片騷動。趁此時機,陳逵三人沖入空地中央,擡起於謙的屍體,消失在街巷之中。待到火把再次亮起時,空地中央只剩下了壹灘暗紅的血跡。

於謙之死,陳逵早有預感,近日來朝中傳來不少聲音,全是各路權臣彈劾於謙,誣他有謀逆之罪。這樣的罪名,不管哪位皇帝做朝,就算查無實據,也要遠他三分。何況,這還是擁立了上壹位皇帝,保衛北京,名聲遍及朝野的於謙於少保。

回到家中,陳逵將於謙屍首擺在正廳之上,攜兩位族弟行祭拜之禮。想到於謙生前的英雄浩氣,如今卻落得身首異處,不禁眼淚縱橫,但又不敢發出聲音引得懷疑,到悲情處,陳逵甚至咬破了嘴唇,也沒有發出壹點聲響。這壹夜的正廳之上,只有壹支蠟燭長明和壹席無聲的眼淚。第二天,陳逵駕車出西直門,來到西郊的壹片墳崗之上,謊稱家中遠親辭世,給了當地壹戶農民些許銀兩,暫將於謙屍骨掩埋,並囑咐農家好好看管。

回府後,陳逵速遣兩名族弟回南京老家,自己則如往日壹般入府做事,免得引人生疑,只在方便之時,借故路過西郊亂墳,檢視於謙之墳是否尚存。

於謙死時,其妻子董氏、兒子於冕、養子於康和其族人盡數被發配戍邊。三年後,於謙養子於康獲赦,消息傳到陳逵府中,他速召族弟到邊疆秘密迎回於康。

又是個無月無光之夜,陳逵帶著於康來到內室,隨即跪倒在地。

“公子,於少保得此不公之報,在下實無能為力,唯有冒死搶得大人遺骨,草葬於西郊亂墳之中,實辱沒大人英烈之名。還望公子恕罪!”

聽到父親屍骨猶存,於康眼淚俱下,忙跪在陳逵面前,邊叩邊說道:“先父得此之報,為子者卻不能為父盡忠孝之道,倒是英雄不顧個人安危,保全先父遺骨,此恩誠雖死難報!”

陳逵趕忙扶起於康,掩面而泣,“在下久仰少保英明,得此之報,實天下難容。幾年來,只盼能夠迎回公子,***送大人遺骨安葬。”

“先父生前曾多次上書,願辭官返鄉而不得允,今日得此,終遂父願。”

幾天後,又是無月無光之夜。於康在陳逵的協助下,將於謙屍骨從亂墳中帶出,裝扮成商販壹路趕回家鄉錢塘。

數月後,於康駕車來到西湖畔。沿著蘇堤北側的嶽飛廟向山下駛去。荒墳埋骨山腰路,駐馬令人壹嘆傷。山腳之下,於康終將父親的屍骨安葬於故鄉之上。六年之後,於謙平反。於康才敢於墓前立碑,隨後駕車北去,隱居於河北井陘縣的農村之中。自此,杭州百姓即自發前來祭拜。又二十余年後,明孝宗追封於謙為肅湣公,並築祠修冢,遂有今日之於謙墓。

後記

三臺山下的小溪被春夏花草裝點的頗有詩意,岸邊便是安靜肅穆的於謙墓。沿著甬道走到墓前,撫摸著明朝流傳至今的香爐石臺,莊嚴地向這位民族英雄三鞠躬。這裏的安靜,讓我想到了紹興蘭亭的王陽明墓。至此,我終於有幸拜謁了我心中的大明壹朝的兩位聖人。壹位在西湖旁,壹位在蘭亭畔,雖然都在著名的旅遊景點旁,但壹樣的是人跡罕至。

走過墓前的石板路,越過壹座石橋,就是花港公園,壹個又壹個的旅行團魚貫而出,遠隔著小溪和石板路,重復著壹樣的說辭。“前面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大明朝少保兼兵部尚書於謙的墓了。清朝大詩人袁枚曾寫詩說,‘賴於嶽於雙少保,人世始覺重西湖’,就是說西湖正是因為有了嶽飛和於謙,才更加讓世人熟知。好了,我們前面右轉去往下壹個景點。”

哢哢兩張照片。

“於謙不是說相聲的嗎?”

“這可是咱們的民族英雄啊!”

“向於謙同誌學習!”

到此壹遊,於少保,再會!

於謙死後只壹年,迫害於謙的石亨、徐有貞和曹吉祥陸續事發。石亨死於獄中、徐有貞被充軍、曹吉祥叛亂被滅族。壹日早朝,大殿之上,當初隨著亂黨彈劾於謙的人,已經將為於謙平反的奏折送到朱祁鎮的兒子明孝宗的案前。

“皇上,臣鬥膽上書為於謙平反,於謙壹生心系國家、兩袖清風,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實為我等楷模!”

“先帝在時就知道他是冤枉的,朕也實在是感嘆於謙的忠心啊”,明孝宗大手壹揮,“來人,追贈於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湣。列為臣工能以於太傅為榜樣,朕心甚慰。”

大殿之上壹聲齊呼,“皇上聖明!”

五百多年後,張麻子在湯師爺耳邊說,“死人有時候比活人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