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言誌與詩緣情的理解

詩言誌與詩緣情的理解

古代詩歌理論中,有“詩言誌”和“詩緣情”

兩種主張。

“言誌說”出 於《尚書》;“抒情說”產生於魏晉時期。其主要異同如下:

異: “詩緣情”與“詩言誌”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言誌”是要求“發乎情,止乎禮義”,詩人的情必須符合儒家思想的道德規範;

“緣情”則“發乎情”不必“止乎禮儀”。詩人已不必用人為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完全依據詩人的窮通出處、喜怒哀樂而在詩中自由地抒發性情。可見緣情”這壹“新的尺度”,在根本上就是否定了傳統的儒家“言誌”的道德內涵,而使詩歌邁向情感的審美的世界。

同:對於詩的本源,古來有兩種有代表性的理論,其壹是原於心,其二是原於道。在原於心這壹體系中,則有“詩言誌”、“詩詠情性”、“詩緣情”等幾種說法。無論是誌、還是情性,或是情,總起來都是屬於“心”的,也就是說,文學本源於人心。

清代紀昀曾抨擊“詩緣情”說:“發乎情而不必止乎禮義……自陸平原‘緣情’壹語引入歧途,其究乃至於繪畫橫棟,不誠已甚歟?”

而詩人朱自清在《詩言誌辯》中指出,詩言誌說“始終屹立著,而‘詩緣情’那新傳統雖也在發展,卻老只掩在舊傳統的影子裏,不能擡頭露面” “直到這時代(袁枚時代)才算真正擡了頭”。

兩派各持己見,競相發揮。

其實,兩說並不矛盾。“言誌” “緣情”各自的立足點不同。“言誌”就詩成內容立說,“緣情”就詩何以自來立說。“言誌”,詩之定型;“緣情”,詩之初萌。

詩人“情”有所感動而為詩,形諸文字謂之“詩言誌”。“緣”者何?因也,因情而作詩也。“言”者何?陳說也,陳說其誌也。

“緣情”與“言誌”的對立也並非陸機的責任。毛詩“言誌”,但也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詩”根於“情”。“在心為誌,發言為詩”。

“誌”和“情”是壹個東西,“言誌”與“緣情”並無本質的區別。這壹點唐代孔穎達既已看出。物感而生情,緣情而作詩,詩成所言誌,於情百感而以誌貫之。

論辯之起,蓋因詩教。有以敦風俗,故“止乎禮義”, 蓋以“情”為私情,有傷風雅,故欲扼,所謂“滅人欲”是也;有以抒性靈,故貴於實有,蓋以“情”為真情,關乎性靈,故欲揚,所謂“童心說”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