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另外值得壹體的是,古代不少失意詩人詞人,遭到貶到外地,都借月亮作為抒發感情, 如: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國人認為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可遠觀卻遙不可及。如《春江花月夜》壹詩中,,月亮是主體,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壹條紐帶,貫穿上下。
同時月亮也象征女性的魅力,翻閱《詩經》,我們會發現,月亮在詩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這從《東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證。其中《東方之日》中以“東方之日”、“東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創造性的。
西方對月亮的詮釋則是陰冷,恐怖,象征孤獨。月亮“悲慘”地與蝙蝠,浪人,吸血鬼等不少恐怖故事有聯系,並成為作者營做恐怖氣氛必不可少的部分,如狼人變異於月圓之夜,蝙蝠在月夜變成恐怖的吸血惡魔,等等。
壹個中西達成壹致的點是月亮都有代表浪漫。考慮深壹點其實也不難理解,情侶自古誰沒有在月夜散步約會呢?月亮寄托壹份浪漫,聽聽鄧麗君的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就就知道,而西方的華爾茲《FLY ME TO THE MOON》也是本人喜愛的浪漫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