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始終以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中,程翔老師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比如導入時的回顧舊知,通過提問,喚起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出李白的詩歌風格;課堂中,學生不斷朗誦,壹步步加深對此詩的感受度;梳理詩人情感時,讓學生發言辯難,在壹次次交鋒中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越來越明確。而老師就是引導,提示,並且多多地贊揚,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重視朗讀中的體會
詩歌教學,重在讓學生體會、品悟詩歌情感和形象。這堂課,主要是通過朗誦來進行的,程翔老師非常註重朗誦,由淺入深地對同學的朗誦進行引領,壹開始時讀準字音,再往後是讀出感情(醉意),最後程翔老師還示範了壹些詩句的讀法,特別有感染力。這個地方我覺得程翔老師做得特別好。壹個是老師本身的吟誦功底非常深厚,很有感染力,但老師是適可而止,只示範壹點點,反而更能勾起學生吟誦好的欲望,最後老師布置了吟誦的作業,我覺得這個班的同學肯定會樂於嘗試的——像老師壹樣陶醉其中,豈不是很美妙的體驗?
三、壹線串珠的教學設計
這首詩相對較長,程翔老師采用了壹線串珠式的教學設計——以情感為主線串聯全詩,這樣的串聯讓詩歌主線清晰,起伏盡顯,詩歌脈絡都體現在四個關鍵詞中,既準確,又鮮明,給學生很深的印象。在梳理這個情感線索的過程中,程翔老師也不斷追問——歡是發自內心的麽?這個醉是不是李白主動追求的人生境界?類似這樣的提問就 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了課文深處,在探討中,學生更明白了李白寫這首詩時的情感和李白內心的追求。這種設計還有壹個好處,就是它能提綱挈領,避免了“碎問”,讓課堂上的問題有了主心骨,非常明確和集中,學生的收獲也很集中。
四、不經意間的課堂把控力
壹開始的時候,程翔老師的提問,尤其是朗讀提問特別多,我是有點懷疑這種節奏的,私下覺得太浪費時間了,可以壓縮提問,但就在學生壹步步的朗誦中,程翔老師帶出了他這節課的主題——體會詩人情感,朗誦尤其能讓我們體會詩人的情感,所以後來我覺得,在引領學生情感投入度上來說,確實需要學生沈浸式的朗誦。並且,同是朗誦,程翔老師在開始和結尾時的要求截然不同,而這麽大的落差竟然讓我們覺得順理成章,就得益於程翔老師壹步步的朗誦引領,壹步步地提高要求,最後就到了“吟誦”的境界,這種不經意間的引導,需要我揣摩體會,多加學習。實際上到了課程的後半段,我也被程翔老師帶入課堂中了,真的做了壹回“投入的學生”,可見程翔老師的課的魅力。
程老師很會吟誦,但卻半吐半收;程老師知識淵博,但從未喧賓奪主,我覺得這是程老師教學的境界。對朗讀的重視和引領,對課堂內容的取舍設計,也體現了程老師的教學智慧,這些都是我學習的方向,感謝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