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龍門石窟的詩句

形容龍門石窟的詩句

1、龍門石窟

作者:江蘇啞石 現代

兩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於崖壁上的窟龕。佛的智慧在於,給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離。

跪拜和祈禱依然擁擠,佛的悲苦在於,用於點化的手指消失於,光陰的黑洞,另有壹些石質的頭顱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體完整的佛,也有解不開的困局,正以緘默守住時間的秘密。眾神殘缺的部分,並不為人關註。

人的虔誠在於,堅信從佛的慈悲中,領回的自己都是嶄新如初的。

2、龍門石窟

作者:蜀乾爾? 現代

龍門石窟,妳也鑿壹窟,他也鑿壹窟,兩山對峙,無奈伊水中流。

東山千瘡百孔,西山愛莫能助。寒儒問,貧道說,到底誰升仙成佛。

連跳過龍門的鯉魚,都壹哭二哭三哭,壹步三回頭,是誰還在寄魂於物,夢想千秋不朽。

3、龍門石窟

作者:趙仙泉 現代

戰爭的風雲在這裏消隱,佛的安詳點化出山水的清靜,帝王們在爭奪天下的緊張中,靈魂卻從龍庭飄到龍門,尋找通向來世的途徑。

五百年的堅韌,歷代王朝的接力,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傳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滾滾紅塵依然生生不息。

當如潮的遊人湧向石窟,探詢壹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誰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許當年只是在雕刻壹種願望,為辛苦的百姓祈禱幸福吉祥!

4、洛陽龍門石窟

作者:習吉 現代

彈盡身上千裏流沙,恭敬地站在龍門石雕佛像前,擦幹滿臉的汗水,悄悄地問蒼茫大地,問千年青史,這是文明世界,人間虔誠祈禱福祉的聖地嗎?

翻開歲月的煙雨風雲,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則天神影,絢麗絲綢彩帶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靈佛窟的文化薈萃。

輕輕的腳步把洛陽踏響,聚集的文人騷客驚訝地解讀,千年壯舉,千年輝煌,太陽瞬間把石佛照的很亮,陽光也來歡樂的閱讀佛的詩章。

神聖的殿堂,典雅端莊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國東方。

外國遊客蜂擁參禪敬仰,千山歡呼,萬水歌唱,泱泱華夏,幸福吉祥。

擴展資料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

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裏,***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龍門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窯、路洞等,為北魏時期的代表洞窟。

潛溪寺、賓陽南洞、賓陽北洞(以上兩洞的洞窟及窟頂裝飾完成於北魏,佛像完成於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龕、萬佛洞、惠簡洞、奉先寺、凈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為唐代代表洞窟。

東山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個,如二蓮花洞、看經寺洞、大萬伍佛洞(又名擂鼓臺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裏,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

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

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龍門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