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陶淵明 雜詩·人生無根蒂

陶淵明 雜詩·人生無根蒂

《雜詩人生無根蒂》

作者: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註釋:

1、蒂(帝):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裏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2、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這句和上句是說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3、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4、鬥: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飲。

5、盛年:壯年。

6、及時: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翻譯: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

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

此身歷盡了艱難,

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

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

有酒就要邀請近鄰***飲。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

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賞析:

陶淵明《雜詩》***有十二首,此為第壹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壹貫,當作於同壹年內。據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證知作於公元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選》李善註)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雲: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於《楚辭》。可以說,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這種關於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淒涼悲愴,越發深厚沈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壹世,奄忽若飄塵,感嘆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於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壹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卻寓奇崛,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是為壹喻,再比作陌上塵,又是壹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沈痛的悲愴。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懷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後,政治黑暗,戰亂頻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迫於生計,他幾度出仕,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終於在四十壹歲時辭職歸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態,如此經歷,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誌,平和沖淡之情,但在他的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是壹種理想破滅的失落,壹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承前而來,既然每個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壹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也是陶淵明在戰亂年代對和平、泛愛的壹種理想渴求。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閱歷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處於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雜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沖和、明凈淳樸。鬥酒聚比鄰正是這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上進。在今天,壹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麽短促,人生是這麽不可把握,社會是這麽黑暗,歡樂是這麽不易尋得,那麽,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壹點點歡樂,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它實質上標誌著壹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現了純凈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樸的人際關系,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沈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壹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如璞玉,然而內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發人深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的詩

1、《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歸園田居五首》

其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壹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3、《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4、《歸去來兮辭》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

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

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

彭澤去家百裏,公田之利,足以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

何則?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誌。

猶望壹稔,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

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壹月也。

5、《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其壹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塗情已緬。

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餘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其二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誌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新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6、《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重雲蔽白日,閑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

於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

感物願及時,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

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7、《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

蕭索空宇中,了無壹可悅!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

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

寄意壹言外,茲契誰能別。

8、《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裏餘。

目倦川塗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9、《連雨獨飲》

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

世間有松喬,於今定何間。

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雲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還。

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10、《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飆矯雲翮。

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

壹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11、《歸鳥四首》

其壹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

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

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其二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

雖不懷遊,見林情依。

遇雲頡頏,相鳴而歸。

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其三

翼翼歸鳥,相林徘徊。

豈思失路,欣及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

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其四

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遊不曠林,宿則森標。

晨風清興,好音時交。

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12、《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壹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壹盼周九天。

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13、《和劉柴桑》

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

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懷,挈杖還西廬。

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

茅茨已就治,新疇復應畬。

谷風轉淒薄,春醪解饑劬。

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

棲棲世中事,歲月***相疏。

耕織稱其用,過此奚所須!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14、《酬劉柴桑》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15、《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

盥濯息檐下,鬥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16、《還舊居》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壹觴聊可揮。

17、《悲從弟仲德》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

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

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

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遊跡,園林獨餘情。

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18、《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氵巽]田舍獲》

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

郁郁荒山裏,猿聲閑且哀。

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曰余作此來,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雲乖。

遙謝荷蓧翁,聊得從君棲。

19、《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負屙頹檐下,終日無壹欣。

藥石有時閑,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尋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

道喪向千載,今朝復斯聞。

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思與爾為鄰。

願言誨諸子,從我潁水濱。

20、《贈羊長史並序》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賢聖留餘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遊心目,關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壹,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先邁,負屙不獲俱。

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無。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山中雜詩

山中雜詩

《山中雜詩》

南朝梁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裏出。

註釋:

1、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2、煙:此指雲霧。

3、窺:從縫隙中看。

4、檐:房檐。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雲煙,

從竹林的縫隙裏看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

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飄了出來。

賞析:

這首小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壹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壹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壹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從窗裏飄出來。此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壹句壹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沈,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雲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後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並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於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裏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於此可見。

全詩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己亥雜詩的詩意_己亥雜詩的意思

己亥雜詩的詩意_己亥雜詩的意思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壹格降人才。

註釋:

1、九州:中國。

2、風雷: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

3、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4、恃:依靠。

5、喑:沒有聲音。

6、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7、究:終究、畢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擻: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縛。

12、降:降生。

譯文:

要是這麽大的中國重新朝氣蓬勃,靠的是像疾風迅雷般的改革。

像萬馬齊喑壹樣的局面,畢竟讓人心痛。

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壹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賞析:

這是壹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分三個層次:第壹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沈沈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沈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沈、庸俗、愚昧,壹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壹掃籠罩九州的沈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