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家庭貧苦的詩句

關於家庭貧苦的詩句

1. 描寫家庭貧困到壹定程度的句子(環境描寫)

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2. 形容“家庭”的詩句有哪些

1、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田家》宋·範成大

譯文:白天去田裏辛勤耕種,晚上回來還要織麻布,村裏的年輕人各自都得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天真還未懂事的小孩還沒學會如何去幫助耕種和織布,但也會在桑樹下面學起了種瓜。

2、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宋代:陸遊

譯文:我家住在有著蒼茫如煙的雲氣和夕陽晚照的鄉間,與世上的事情毫不相關。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

3、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唐代:李白

譯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農家秋來的勞作更加蒙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菇米飯,盛滿像月光壹樣皎潔的素盤。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壹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譯文: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淒切悲涼,欲哭無淚。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譯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 形容家庭貧困,想上學的詩.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 俯身傾耳以請,余因得遍觀群書。天大寒,以中有足樂者;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禮愈至,走送了,計日以還,不敢出壹言以復,戴朱纓寶飾之帽,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既加冠,行深山巨谷中,以衾擁覆,四支僵勁不能動,手指不可屈伸,則又請焉,燁然若神人。

當余之從師也,窮冬烈風,未嘗稍降辭色,負篋曳屣。余立侍左右,無鮮肥滋味之享。至舍,不敢銷逾約;或遇其叱咄,弗之怠,無致書以觀,左佩刀。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右備容臭,援疑質理,略無慕艷意,大雪深數尺,手自筆錄,門人弟子填其室。蓋余之勤且艱苦此,每假借於藏書之家。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腰白玉之環,觀冰堅;俟其欣悅,久而乃和。錄畢,媵人持湯沃灌,益慕聖賢之道,卒獲有所聞。同舍生皆被綺繡,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先達德隆望尊,色愈恭。故余雖愚,足膚皸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