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韓愈黃賊文言文

韓愈黃賊文言文

1. 韓愈焚膏繼晷 文言文意思

詞目:焚膏繼晷

發音:fén gāo jì guǐ

釋義: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學習。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誌·三儂贅人廣自序》)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反義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使用頻率:常用

?tp=0_11

進學解〔唐〕?韓愈

原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2〕。拔去兇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錄,名壹藝者無不庸〔4〕。爬羅剔抉,刮垢磨光〔5〕。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7〕。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8〕。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9〕。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10〕。補苴罅漏,張皇幽眇〔11〕。尋墜緒之茫茫〔12〕,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13〕。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14〕。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15〕。跋前躓後,動輒得咎〔16〕。暫為禦史,遂竄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見治〔18〕。命與仇謀,取敗幾時〔19〕。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20〕?”

先生曰:“籲,子來前〔21〕!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23〕。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25〕。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26〕。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28〕。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30〕。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

2. 韓愈的馬說文言文全文翻譯

參考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裏馬。

千裏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壹起死在馬廄裏,不能獲得千裏馬的稱號。

日行千裏的馬,壹頓或許能吃下壹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裏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裏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麽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裏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裏馬啊。

3. 韓愈的文言文有哪些

很多。

例如:

論說文在韓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壹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指為死者歌功頌德,在墓誌銘中不論其功績如何,壹概誇大其詞予以贊頌的行為)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壹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壹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壹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壹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茍”(《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壹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壹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壹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嶽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壹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壹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註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註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註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4. 韓愈 古文翻譯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於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於祿仕。後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後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朋孤女僅十人。常以為自魏、晉已還,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遷、雄之氣格,不復振起矣。故愈所為,文,務反近體;抒意立言,自成壹家新語。後學之士,取為師法。當時作者甚眾,無以過之,故世稱“韓文”焉。

譯文:

韓愈的性格隨和豁達,為人處世,不會因為人的地位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年輕的時候,和洛陽的孟郊、東郡的張籍關系不錯。當時,這兩個人並沒有什麽名氣,也沒有什麽地位。韓愈經常在王侯將相中間為他們活動,張籍後來終於走上仕途。後來他們雖然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每當結束了公務的時候,他們壹起談論詩歌、文章,就像平常壹樣。但對待當時有勢力的豪門貴族,就像對待仆役。而且,他們激勵後輩子弟,努力上進。投到門的門生,有十六七個,有的雖然臉飯都吃不起,但韓愈並不介意。他們在壹起都為了弘揚壹些有道德、獎正義的事。常常認為從魏晉以來,寫文章的人都拘泥於固定的文章體式,內容空洞,缺乏實際的東西。當時(魏晉)的風格,在當時不存在。所以含義提倡:寫文章就是直抒胸臆。自己創立壹種文章,自成壹家。後輩都紛紛以刺為榜樣,學習韓愈的風格,掀起壹陣風潮。沒有能比得過當時的那種氣氛,所以人們都稱那種風格的問題叫“韓文”。

5. 韓愈的《曹成王碑》 文言文翻譯成白話

實在沒找到。。。下面的東西可能對妳翻譯有用把

曹成王李臯(732壹792),字子蘭,系曹王李明(唐太宗李世民之子)的玄孫。李臯曾任衡州刺史,治政有方,“法成令修,治出張施,聲生勢長”,引起時任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的嫉忌。掐造罪狀,“誣以過犯,禦史助之”,朝廷將李臯貶為潮州刺史。唐大歷十二年(777)四月,吏部侍郎楊炎被貶為道州司馬。十四年(779)五月德宗李適即位,八月召楊炎回京任丞相。楊炎了解李臯冤案真相後,奏明皇上,將李臯仍調為衡州刺史,並立案查處了辛京杲誣陷之罪。辛京杲為官貪殘,他見王國良家豪富,心生毒計,便令王國良鎮守武岡,以死罪相加。王國良恐懼不巳,散發家財,聚眾反叛。建中元年(780)四月,李臯出任湖南觀察使後,奉命帶領五萬之兵征討王國良。他致王國良信中說,妳和我都是被辛京杲所陷害,我已蒙聖昭雪,不忍心殺妳,何不早早歸降?王國富羞畏乞降,還在猶豫不決之中,李臯裝扮成使者,壹人壹騎日夜兼行五百裏,來到武岡縣城,敲城門大呼招降。王國良不得已,馬上認錯朝拜,全軍投降。王國良投降後,唐德宗赦免王國良無罪,並賜國良名為惟新。

6. 韓愈寫的文言文有哪些

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論說文,可分為兩類,壹是宣揚道統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壹類也或多或少存在著明道傾向,但重在反映現實,作不平之鳴,而且不少文章有壹種反流俗、反傳統的力量,並在行文中夾雜著強烈的感情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師說》、《馬說》。

②雜文,與論說文相比,雜文更為自由隨便,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通過設問設答的方式,反話正說,全文多用辭賦鋪陳的手法排比對偶,行文輕松活潑。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那些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獲麟解》等,形式活潑,不拘壹格,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③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後敘》、《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等。此外,韓愈還在傳記、碑誌中表現出狀物敘事的傑出才能,如《毛穎傳》、《柳子厚墓誌銘》等。

7. 文言文{馬說}韓愈 的翻譯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裏,和普通的馬壹起死在馬廄的裏面,不能獲得千裏馬的稱號。

日行千裏的馬,吃壹頓有時吃完糧食壹石。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裏,而沒有餵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壹樣待遇都沒有獲得,怎麽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裏呢?

鞭打馬,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裏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裏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裏馬啊!

8.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文言文的譯文及答案

作品註釋 (1)子厚:柳宗元的字。

作墓誌銘例當稱死者官銜,因韓愈和柳宗元是篤交,故稱字。諱:名。

生者稱名,死者稱諱。 (2)七世:史書記柳宗元七世祖柳慶在北魏時任侍中,入北周封為平齊公。

子柳旦,任北周中書侍郎,封濟陰公。韓愈所記有誤。

侍中:門下省的長官,掌管傳達皇帝的命令。北魏時侍中位同宰相。

拓跋魏:北魏國君姓拓跋(後改姓元),故稱。 (3)曾伯祖奭(shì):字子燕,柳旦之孫,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

當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誤。柳奭在貞觀年間(627—649)為中書舍人,因外甥女王氏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為兵部侍郎。

王氏當了皇後後,又升為中書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為中書令,位相當於宰相。

後來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韓瑗和褚遂良力爭,武則天壹黨人誣說柳要和韓、褚等謀反,被殺。 (4)褚(zhǔ)遂良:字登善,曾做過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尚書右仆射等官。

唐太宗臨終時命他與長孫無忌壹同輔助高宗。後因勸阻高宗改立武後,遭貶憂病而死。

韓瑗(yuàn):字伯玉,官至侍中,為救褚遂良,也被貶黜。 (5)皇考:對亡父的尊稱。

(6)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廟禮儀的屬官。柳鎮在唐肅宗時授左衛率府兵曹參軍,輔佐郭子儀守朔方。

後調長安主薄,母親去世後守喪,後來命為太常博士。柳鎮以有尊老孤弱在吳,再三辭謝,願擔任宣稱(今屬安徽)縣令。

這裏說“以事母棄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誤。 (7)權貴:這裏指竇參。

柳鎮曾遷殿中侍禦史,因不肯與禦史中丞盧佋,宰相竇參壹同誣陷侍禦史穆贊,後又為穆贊平反冤獄,得罪竇參,被竇參以他事陷害貶官。 (8)權貴人死:其後竇參因罪被貶,第二年被唐德宗賜死。

(9)侍禦史:禦史臺的屬官,職掌糾察百僚,審訊案件。 (10)號為剛直:郭子儀曾表柳鎮為晉州錄事參軍,晉州太守驕悍好殺戮,官吏不敢與他相爭,而柳鎮獨能抗之以理,所以這樣說。

(11)所與遊皆當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陰先友記》,記載他父親相與交遊者計六十七人,書於墓碑之陰。並說:“先君之所與友,凡天下善士舉集焉。”

(12)逮(dài)其父時:在他父親在世的時候。柳宗元童年時代,其父柳鎮去江南,他和母親留在長安。

至十二、三歲時,柳鎮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隨父同去。柳鎮卒於793年(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壹歲。

逮,及,到。 (13)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歲即作《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劉禹錫作集序說:“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

(14)取進士第:793年(貞元九年)柳宗元進士及第,年二十壹。 (15)嶄然:高峻突出貌。

見(xiàn):同“現”。 (16)有子:意謂有光耀楣門之子。

(17)博學宏詞:柳宗元於796年(貞元十二年)中博學宏詞科,年二十四。唐制,進士及第者可應博學宏詞考選,取中後即授予官職。

集賢殿:集賢殿書院,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正字:集賢殿置學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編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

柳宗元二十六歲授集賢殿正字。 (18)廉悍:方正、廉潔和堅毅有骨氣。

(19)證據今古:引據今古事例作證。 (20)出入:融會貫通,深入淺出。

(21)踔(chuō )厲風發:議論縱橫,言辭奮發,見識高遠。踔,遠。

厲,高。 (22)率:每每。

屈:使之屈服。 (23)令出我門下:意謂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門生以沾光彩。

(24)交口:異口同聲。 (25)藍田:今屬陜西。

尉:縣府管理治安,緝捕盜賊的官吏。監察禦史:禦史臺的屬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整肅朝儀諸事。

(26)禮部員外郎:官名,掌管辨別和擬定禮制之事及學校貢舉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韋執誼等所薦引。

(27)用事者:掌權者,指王叔文。唐順宗做太子時,王叔文任太子屬官,順宗登位後,王叔文任戶部侍郎,深得順宗信任。

於是引用新進,施行改革。舊派世族和藩鎮宦官擁立其子李純為憲宗,將王叔文貶黜,後來又將其殺戮。

和柳宗元同時貶作司馬的***八人,號“八司馬”。 (28)例出:按規定遣出。

805年(永貞元年),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刺史。 (29)例貶:依照“條例”貶官。

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馬:本是州刺史屬下掌管軍事的副職,唐時已成為有職無權的冗員。

(30)居閑:指公事清閑。 (31)記覽:記誦閱覽。

此喻刻苦為學。 (32)泛濫:文筆汪洋恣肆。

停蓄:文筆雄厚凝煉。 (33)無涯涘(sì):無邊際。

涯、涘,均是水邊。 (34)肆:放情。

(35)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馬”同時被召回長安,但又同被遷往更遠的地方。 (36)柳州:唐置,屬嶺南道,即今廣西柳州市。

(37)是豈不足為政邪:意謂柳州地雖僻遠,也可以做出政績。是,指柳州。

(38)因:順著,按照。土俗:當地的風俗。

(39)教禁:教諭和禁令。 (40)順賴:順從信賴。

(41)質:典當,抵押。 (42)不時贖:不按時贖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

相侔(móu):相等。 (44)沒:沒收。

(45)與設方計:替債務人想方設法。 (46)悉:全部。

(47)書:寫,記下。傭:當雇工。

此指雇工勞動所值,即工資。 (48)足相當:意謂傭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

質:人質。 (49)觀察使:又稱觀察處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監察的官。

下其法:推行贖回。

9. 韓愈馬說翻譯及全文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如下:

《馬 說》 韓 愈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壹起死在馬廄裏,不會獲得千裏馬的稱號。

日行千裏的馬,壹頓或許能吃下壹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裏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麽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裏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裏馬啊!

*********************************************************************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妳學習進步!

百度知道教育6團隊為您答題。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

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右邊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