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有詩寫到,七碗受至味,壹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午後慵懶的靠在壹個角落,肆意繾綣,案桌上清茶壹壺,茶香溢滿整個屋子。
茶,是壹種習慣,不聞,不問,不爭論,只要有片刻的寧靜,給我思考。
有茶的日子,有壹種愜意,蘊隱於茶水中;有壹種***鳴,產生於沈浮間;有壹種靜雅,相向於清香上;有壹種懂得,感知於冷暖時。若心入茶,茶不負人。
如此,壹杯茶,潤澤了壹份心境,成就了自己渴求已久的壹種活法。
喝茶是壹種心情,品茶卻是壹種心境。真我時刻,手執香茗,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人需要壹種淡然、樸實、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更需要壹份淡泊的心境,謝絕繁華,回歸簡樸。
半盞清茶,觀浮沈人生。壹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在茶的深深禪意中,做不去驚擾他人幸福的人,用茶的完美姿態,養水的清靈潔凈,用水的柔美堅韌,養茶的寧靜從容。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茶,是無所不容的,天地之間,可包容萬物。妳可兩人成友,多人成飲,暢所欲言;同時茶又是靜謐安逸的,妳可以獨自品飲,聞香悟道,獨立沈思。
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是壹種成全。
遇茶既是緣,再差也要尊重。品茶求滋味,再少也要知足。茶需遇好水,再好也求地利人和。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得清,放下是聰明。看不透,壹場夢無痕。應觀法界性,壹切惟心造。妳來世界,請安住世界。
水霧縈繞的清香夜,伴壹曲古典樂,品的是茶,靜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滌的是靈魂。
坐在夕陽裏,沏壹壺茶,讓回憶漸漸退去。悠然品茗,尋壹種世外淡然的心境,讓靈魂如縷縷茶香,隨煙輕揚,裊裊升騰。
人生如茶,濃淡皆宜;歲月如歌,急緩無別。
看杯盞茶心,茶遇水是緣,亦如人生之情緣。以壹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壹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
泡壹壺暖心茶,與歲月,與那個憐惜的人,***老。
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不要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裏。
把書作為生活的常態,是生命最美好的習慣。
? 《幽夢影》中道“讀經易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是說,讀書也需有天時地利,人書合壹之境地。作為壹種精神勞做,讀書需要心靈中的安靜。
不論是走進圖書館迎面提醒的那個大大的“靜”字,還是關門閉戶、安坐桌前長出的壹口氣,那無不是為書進入妳心靈前,對外部環境的清潔與過濾。思濾心靜,排除外部幹擾,摒除心中雜念,自外向裏,使妳慢慢走入書中,使書在妳的思維中漸漸地浸潤,直到合並在壹起,進入壹種入靜的狀態。“躲進小樓成壹統”。書就真的成為妳心靈中的壹統天地,壹片波瀾壯闊的知識海洋,任妳采集、汲取有益的營養。
讀書時的靜心,是壹種漣漪不生、雜音不起的安寧。
挑燈夜讀,那是何等心境。那種萬籟俱靜的心境,任書中的壹字壹句遊走於妳精神的幹涸,翻犁起滋潤。那種過癮與入迷、書人合壹的忘我,是壹種令人終身難忘的記憶與體味。
古人雲: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我覺得用其形容讀書再貼切不過;她是壹片心靈凈土,寬容淡定,任人來人往;她入世而出市,流失自在,花開從容。生命中有斯為山水,為園囿,為故友,亦復何求?
如果手頭、桌頭、床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壹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閑翻,或傾心細讀,或壹笑看過,或反復品賞,芬芳盈口,滿心余香。
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霽讀到朝輝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裏,在歲月寂然運行中。心靈因書,時而大慟,時而微喜,時而寒霜徹骨,時而微風拂面......
壹波三折,百轉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嘆人世蒼涼,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張愛玲說: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妳是因為下雨而不來。有人因為下雨憂傷,有人因為下雨欣喜,其實下不下雨,都要好好愛自己。
有雨敲窗,將我從睡夢中驚醒。穿過夜靜的墨色,滴滴答答落在窗臺。有雨敲窗,心卻靜如止水。身在江湖,內心總有輕柔的壹角。
此刻,緩緩流淌的不只是雨聲,還有那些安穩的心緒。不曾擱淺的牽念,在此刻蘇醒。驀然驚覺,來來往往的點滴,都是歲月賦予的精彩。
聽雨,聽心。多少落寞,只為心裏曾經的傷痕。經歷多少事,便有多少傷。妳以為!時過境遷,驀然回望,才發現,壹切,不過是成長的必然。
胸懷,是撐大的。所以,不辯,不爭,無所謂得失。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如,這淅瀝的雨。淩晨,靜聽風雨,聽出滄桑與過去。大自然的心意,天地之間低語。雨,是天給地的信吧,訴說思念,流露愛意。雨絲綿綿,註入心田,隱隱的傷感。
我們,渴望溫暖,傾盡壹生,只為尋求精神的認同和靈魂的港灣。只是,千帆過盡才發現,有些懂,無從尋覓,唯有自己能給予。
幸福,不是寄托,不是追求,而是,壹種修煉。壹生聽雨能幾回?聽雨的妳,是否,懂雨的心。
壹些往昔,總會塵埃落定,扣人心弦。壹些感動,總會暗香拂袖,盈滿心房。風吹花落盡,繁華終成空。
青春的花開花謝,歲月的來去匆匆;四季的雨雪紛飛,旅程的走走停停,很多東西是隨著時間流逝的。
壹年春盡花又落,卻不見去年立於落花之下的伊人,春恨重重,為落花,為伊人。
青山無數,花落如雨,紛紛揚揚,遮住來時路。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人壹生的修煉,就在於品味孤獨,享受寂寞。其實,這是對的。就像落花,謝了春紅,壹切的美麗到最後都顯得那般匆匆。
諸如靈山法會上,佛祖拿起壹枝花來給大家看,壹言不發,眾弟子不解何意,只有迦葉微微壹笑。
佛祖顯示的是壹種祥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只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壹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
只需拈花壹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壹笑於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壹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拈花壹笑心自靜。只需拈花壹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
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壹笑於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壹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得失隨緣泯恩怨。
晨鐘幕鼓,緣起緣滅皆由天,在嘈雜紛亂的人群裏,保留壹種恬然壹份悠閑,守壹窗燈光,與壹份淡淡的心境,讓清澈的思緒凈化歲月的浮華,愛恨不過在壹線間,相逢壹笑恩仇泯。
心素如簡,適得安恬,折壹枝淡淡的馨香,在清幽的窗前綻放,詩也是酒,茶也入畫。
有月亮有微風的夜,就坐在那清幽的庭院,扳著指頭數著天上的星星,壹顆,兩顆,三顆——悠悠地,聞著荷香,咀著茶。
壹場雨,壹份心境,壹段銘心,在輪回的邊緣淺唱輕吟。
紅蓮白藕青荷葉,雨裏雞鳴畫晚霞。早晚炊煙起,靜夜聽池蛙。壹杯酒,半壺茶。漁桿獨釣斜陽裏,閑來無事剔燈紗。
看塵緣於道,千年落花,萬世流水,終隨時光歸去了無痕跡。瞬息不可留,永恒不可及,緣起,緣盡,早有緣定,隨心生活得失榮辱皆安於心。
品茶:品的是茶,靜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滌的是靈魂。
讀書:看的不是煙,而是自己的心境。
聽雨:聽的是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
賞花:觀壹切自然,壹切脫俗,壹切入幽美邈遠的意境去。
尋壹方庭院,心靜只因心在禪間,雨水嘩嘩落下,讀壹本閑書,觀葉綻的曼妙,聽花開的聲音。
時間從來不回答,生命從來不喧嘩。壹杯茶,二個人,幾本書,幾盆花,茶從來不說話,寧靜至此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