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杭州半山看桃》詠桃花詩鑒賞
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飛掠酒家。
紅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戀桃花。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飛掠酒家”。詩歌啟篇給我們推出壹個滿山似火的桃花與明麗的春光交相輝映的特顯鏡頭,既巧妙點題,又充分地表現出詩人對這如火如荼的絕美景致的歡欣、悅愛的興奮情懷。也正是由於大自然的嬌艷無比,才使得詩人詩興勃發,正所謂“感物以起興”。因而這個鏡頭又是當時大自然呈獻在詩人眼前而被詩人盡情地,甚至是“貪婪”地欣賞著的奇觀瑰景。驀地,壹只春燕從詩人那發癡的眼前倏然掠過,驚醒了看呆的詩人,把視線從遠處收了回來。又給我們推出壹個鏡頭:在詩人飲酒的酒店周圍,歡快的燕子正穿簾飄檐,翩翩翻舞,更令人輕松,令人愉快,令人欲動、欲飛、欲……這兩個鏡頭的組合構成壹幅陽春三月美景圖,圖上的景物又都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凝固著春天喧鬧的壹剎那。
接著,鏡頭隨著詩人的視線再從山上轉到山腳下:“紅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戀桃花”。山腳下這情景更令人神怡,脈脈的春水中倒映著桃花的倩影,碧綠襯托著艷紅,冷的水色和暖的桃火溶為壹體。而且這灼灼桃花是靜止,定格於流動的溪水之中,任憑春水流漾而不為之動。即此情景,詩人悟出壹種意趣,不由湧上壹種情緒:原來是春水多情,紅桃無意喲。壹反“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陳調,令人耳目為之壹新。這是壹個帶有藝術升華性質的結句。
總觀全詩,不外是文人雅士受大自然的陶醉,引發而抒寫出的壹種閑情逸誌,然這種情誌卻充分展示出詩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的火熱情懷,那焰焰如火的桃花,那歡快輕盈的春燕,就是這情化的物化;這情誌還展示出詩人健康的審美情趣,全詩選取的景物,具有升華性詩意的結句都給人以勃勃然、欣欣然的美學享受。
全詩在藝術上突出的特點是色彩的運用和動靜的交替,這使得整幅詩畫擁有了相當的藝術魅力。還有語言的樸素流暢,韻律的和諧鏗鏘,也是作品藝術魅力的淵源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