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幽居初夏賞析_幽居初夏翻譯

幽居初夏賞析_幽居初夏翻譯

幽居初夏翻譯,是陸遊晚年後居山陰時所作,全詩主要描述了詩人閑居時的閑適心境,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以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幽居初夏

作者: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壹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午甌茶。

幽居初夏拼音:

h? shān sh?ng ch? f?ng wēng jiā ,hu?i liǔ yīn zhōng yě j?ng xi? 。

shuǐ mǎn yǒu sh? guān xi? l? ,cǎo shēn w? ch? b? m?ng wā 。

tu? l?ng yǐ gu? t?u fān sǔn ,m? bǐ y?u kāi d? yī huā 。

t?n xī lǎo l?i jiāo ji? j?n ,shu? l?i shu? g?ng wǔ ōu ch? 。

幽居初夏翻譯:

那湖光山色的美麗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樹陰滿滿啊,小徑幽幽,歸途裊裊。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綻放。時光流逝人亦老,不見當年相識。午時夢回茶前,誰人***話當年?

幽居初夏字詞解釋:

1,籜(tu?)龍,就是竹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幽居初夏賞析:

這詩是陸遊晚年後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後二結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壹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境,筆力開張,壹起便在山關水色中透著壹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繞,有屋於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壹句暗筆點題。頷聯緊承首聯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壹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壹?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壹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壹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籜龍?、?木筆?,著意表現,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籜龍?已經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壹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然寫景,而承轉開闔,井然有序。頷聯?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頭番筍?、?第壹花?,則是山地風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謹。但頷聯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光。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這就在嚴謹中又有變化。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於終老是鄉了。但結聯陡然壹轉,長嘆聲中,大書壹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出詩情蕩漾。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壹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於是,壹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誌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陸遊這組詩壹***四首七律,這裏選的是第壹首。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第二首有句雲?閑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於壹醉暫時忘卻。第三首頸聯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於?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第四首結聯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誌,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陸遊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陶?、?學白?。從他大量的寫農村風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壹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壹語當起微瀾,在?壹路坦易中,忽然觸著?。梁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壹壹寫盡,可為村史。但時有抑郁不平之氣。?這是陸遊壹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閃現,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個人資料: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範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裏。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遊壹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沈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遊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感皇恩 陸遊就為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經典、不同類型的詩句盡在:!

關註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