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浪淘沙》
派出昆侖五色流,壹支黃濁貫中川。--王安石《黃河》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王昌齡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杜甫《黃河二首》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
“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賀敬之《三門峽--梳妝臺》
“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裏觸龍門”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淩黃河”。 --李白
“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王維
“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李商隱
“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白居易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裏黃河繞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黃河--俗語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黃河清,聖人出
黃河百害,惟富壹套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面惡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三年兩決口,百年壹改道
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九曲黃河十八彎,壹碗河水半碗沙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黃河--成語
中流砥柱 魚躍龍門 九曲黃河 涇渭分明、海晏河清、河山帶礪、俟河之清
鯉魚跳龍門!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河水流到這裏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壹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壹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麽高,怎麽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壹試。”只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壹躍,壹下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壹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壹眨眼就變成了壹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壹個個被嚇得縮在壹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壹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妳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妳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壹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壹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民間故事:
傳說中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壹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就讓他百步之內射箭,進壹個銅錢的孔裏.他做到了.女子的父親又讓他在百步之外射壹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銅錢並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難他,就壹箭射向她父親.怎知他以前學過武功,躲開了.他很氣惱,他從來都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煉.壹次意外射下壹只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神話傳說:
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壹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壹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壹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歷史人物:
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壹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遊防汛。林則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認真。他上任的時候正是冬天。冒著嚴寒,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裏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壹垛不量,無壹廳不拆”。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壹起打樁擡土,最終堵上了決口。